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 初级药师 >> 考试试题 >> 2020初级药师《病理生理学》章节模拟题:总论

2020初级药师考试《病理生理学》章节模拟题:总论_第9页

来源:考试网    2020-07-03   【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内生致热原系指在外致热原作用于体内的某些细胞(如吞噬细胞)后所形成并释放的致热原。最早认识的内生致热原是白细胞致热原,近年又相继发现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等的内生致热原。本题中其他4种物质均属于外生致热原。

  【该题针对“发热”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革兰阴性细菌的典型群有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等,这些菌群的致热性物质主要有菌体、胞壁中所含的肽聚糖和内毒素。

  【该题针对“发热”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发热激活物:

  (1)外致热原: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称为外致热原。包括:1)细菌2)病毒3)真菌4)螺旋体5)疟原虫

  (2)体内产物:1)抗原-抗体复合物2)类固醇

  【该题针对“发热”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内生致热原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之为内生致热原。

  (1)内生致热原的种类: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

  (2)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该题针对“发热”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细菌:①革兰阳性菌:常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致热物质是全菌体及其代谢产物。②革兰阴性菌:典型菌群有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志贺菌等,主要致热物质是内毒素,还有全菌体和肽聚糖,内毒素(ET)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③分枝杆菌:典型菌群为结核杆菌。其全菌体及细胞壁中所含的肽聚糖、多糖和蛋白质都具有致热作用。

  【该题针对“发热”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也处于完好的状态。

  【该题针对“疾病概论”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称为脑死亡,为人的实质性死亡。脑死亡后可终止复苏抢救,并能为移植手术提供良好的供体。

  【该题针对“疾病概论”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发生疾病的基本的共同机制已从系统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发生疾病时常有神经系统的变化,一些致病因子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相应器官组织的功能代谢变化导致内脏器官功能障碍。致病因素引起体液因子数量和活性的变化作用于全身或局部造成内环境的紊乱。体液性因子有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三种作用方式。

  【该题针对“疾病概论”知识点进行考核】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间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该题针对“疾病概论”知识点进行考核】

  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急性胰腺炎时,大量胰蛋白酶入血,除了激活因子Ⅻ外,还可激活因子X和凝血酶原,促使凝血酶大量形成。

  【该题针对“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凝血功能先高凝后低凝是DIC凝血功能障碍变化的特点。

  【该题针对“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

  (1)出血:出血常为DIC患者最初的表现。

  (2)器官功能障碍:微血栓形成引起器官缺血,严重者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3)休克:急性DIC时常出现休克,而休克晚期又可出现DIC,故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4)贫血:DIC时微血管内沉积的纤维蛋白网将红细胞割裂成碎片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该题针对“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引起DIC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其中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和败血症等。其次为恶性肿瘤。产科意外、大手术和创伤也较常见。

  【该题针对“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缺血组织器官恢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该题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知识点进行考核】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严重者可造成细胞死亡。

  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线粒体功能障碍;

  (2)激活多种酶;

  (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4)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5)肌原纤维过度收缩。

  【该题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知识点进行考核】

  1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1)膜脂质过氧化增强:①破坏膜的正常结构;②间接抑制膜蛋白功能;③促进自由基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生成;④减少ATP生成。

  (2)蛋白质功能抑制:自由基可使酶的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也可使氨基酸残基氧化,胞浆及膜蛋白和某些酶交联形成二聚体或更大的聚合物,直接损伤蛋白质的功能。膜离子通道蛋白的抑制与膜磷脂微环境的改变一起,共同导致跨膜离子梯度异常。自由基可损伤肌纤维蛋白。

  (3)破坏核酸及染色体:自由基可使碱基羟化或DNA断裂,从而引起染色体畸变或细胞死亡。

  【该题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知识点进行考核】

  1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自由基的种类很多,如脂质自由基、氯自由基(Cl·)和甲基自由基(CH3·)等。其中由氧诱发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

  【该题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知识点进行考核】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一氧化碳中毒时,血中HbCO大量形成,其不能携带O2是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因此,CO使红细胞内2,3-DPG减少,使氧离曲线左移,HbCO2解离速度减慢,亦加重组织缺氧,但不是主要原因。

  【该题针对“缺氧”知识点进行考核】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氰化物中毒可导致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氧而引起组织性缺氧。

  【该题针对“缺氧”知识点进行考核】

  2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吸入气中的氧分压低如高原地区、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是引起低张性缺氧的常见原因。

  【该题针对“缺氧”知识点进行考核】

  2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循环性缺氧。

  【该题针对“缺氧”知识点进行考核】

  2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减少所引起的缺氧称为循环性缺氧,见于休克、心力衰竭、血管病变、栓塞等导致的组织供氧不足。

  【该题针对“缺氧”知识点进行考核】

  2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低张性缺氧:指因吸入气氧分压过低或外呼吸功能障碍等引起的缺氧。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故称低张性缺氧。原因有: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及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

  【该题针对“缺氧”知识点进行考核】

  2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组织性缺氧指由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常见原因有:组织中毒(如氰化物中毒)、细胞损伤(如放射线、细菌毒素等造成线粒体损伤)及呼吸酶合成障碍等导致氧利用障碍。

  【该题针对“缺氧”知识点进行考核】

  2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高渗性脱水的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mol/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高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ADH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由于细胞外液高渗,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2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自由基的性质非常活跃,可增强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破坏核酸及染色体、引起大量的自由基产生等而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2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钙对心肌细胞膜的钠内流有抑制作用,血钙升高时,钠内流受抑制,使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都降低。其余都存在。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2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术后禁食患者,没有钾摄入而肾仍排钾,加上输入大量葡萄糖,在合成糖原时,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故患者易发生低血钾。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2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因细胞外液水分除直接丧失外,还可移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使细胞内液得到补充而有所增多。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3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当发生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时,ADH分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分重吸收减少,而导致肾排水增多,可使细胞外液容量减少。低渗透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则水分可以从细胞外液移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从而使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进一步减少,易发生休克。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3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水肿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3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严重的高血钾可引起心肌的兴奋性下降;传导性下降;自律性下降,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搏骤停是严重高血钾常见的致死原因。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3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酸中毒时,由于钾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和肾泌钾减少,致血钾升高,B项叙述错误。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3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3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不同类型的全身性水肿出现的部位各不相同,肾性水肿先表现为眼睑或面部水肿。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3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Osm/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病因与机制:

  (1)摄入过少:水源断绝,饮水、进食困难。

  (2)丢失过多:经呼吸道失水,如癔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所致过度通气;经皮肤失水;见于高热、大量出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经肾失水见于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大量应用脱水剂等;经消化道丢失如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引流等。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3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Osm/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病因与机制:

  (1)摄入过少:水源断绝,饮水、进食困难。

  (2)丢失过多:经呼吸道失水,如癔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所致过度通气;经皮肤失水;见于高热、大量出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经肾失水见于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大量应用脱水剂等;经消化道丢失如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引流等。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3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Osm/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3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Osm/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病因与机制:

  (1)摄入过少:水源断绝,饮水、进食困难。

  (2)丢失过多:经呼吸道失水,如癔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所致过度通气;经皮肤失水;见于高热、大量出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经肾失水见于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大量应用脱水剂等;经消化道丢失如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引流等。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4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Osm/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病因与机制:基本机制是钠、水大量丢失后,仅给予水的补充。

  (1)肾丢失钠水: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如慢性间质性肾脏疾病,肾小管酸中毒等。

  (2)肾外丢失钠水:经消化道丢失如呕吐、腹泻等,液体积聚于第三间隙如胸水、腹水等,经皮肤丢失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4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低钾血症 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高钾血症 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正常范围则指3.5-5.5mmol/L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4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低钾血症 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病因与机制:

  (1)钾跨细胞分布异常:见于碱中毒、应用β受体激动剂、钡中毒、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2)钾摄入不足:见于禁食或厌食患者。

  (3)丢失过多:①经肾过度丢失,为成人失钾的主要原因,见于应用排钾性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盐皮质激素过多、镁缺失等;②经肾外途径过度失钾,见于胃肠道失钾和经皮肤失钾。经胃肠道失钾,如腹泻、呕吐、胃肠减压、肠瘘等,是小儿失钾的主要原因;经皮肤失钾,见于过量出汗情况下。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4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Osm/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病因与机制:

  (1)摄入过少:水源断绝,饮水、进食困难。

  (2)丢失过多:经呼吸道失水,如癔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所致过度通气;经皮肤失水;见于高热、大量出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经肾失水,见于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大量应用脱水剂等;经消化道丢失,如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引流等。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4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酸性物质丢失过多如剧烈呕吐、胃液引流等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4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因为PaCO2不可能过高和过低同时存在,即肺通气不可能过度和不足同时并存,所以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不可能同时存在。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4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因为CO2弥散能力很强(比氧气约大20倍),肺泡气体弥散障碍一般不会导致CO2潴留,只有通气障碍及通风不良造成PaCO2>6.0kPa(45mmHg)时,才会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4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CO2,CO2与H2O结合生成H2CO3,是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4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发病原因与机制:

  (1)HCO3-直接丢失过多:病因有严重腹泻、肠道瘘管或肠道引流;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大量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大面积烧伤等。

  (2)固定酸产生过多,HCO3-缓冲消耗:病因有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

  (3)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HCO3-缓冲消耗:病因有水杨酸中毒、含氯的成酸性盐摄入过多。

  (4)肾脏泌氢功能障碍:见于严重肾衰竭、重金属及药物损伤肾小管、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5)血液稀释,使HCO3-浓度下降见于快速大量输入无HCO3-的液体或生理盐水,使血液中HCO3-稀释,造成稀释性代谢性酸中毒。

  (6)高血钾。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4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代谢性酸中毒发病原因与机制:

  (1)HCO3-直接丢失过多:病因有严重腹泻、肠道瘘管或肠道引流;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大量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大面积烧伤等。

  (2)固定酸产生过多,HCO3-缓冲消耗:病因有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

  (3)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HCO3-缓冲消耗:病因有水杨酸中毒、含氯的成酸性盐摄入过多。

  (4)肾脏泌氢功能障碍:见于严重肾衰竭、重金属及药物损伤肾小管、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5)血液稀释,使HCO3-浓度下降见于快速大量输入无HCO3-的液体或生理盐水,使血液中HCO3-稀释,造成稀释性代谢性酸中毒。

  (6)高血钾。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5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DIC时微血管内沉积的纤维蛋白网将红细胞割裂成碎片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5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能释放出H+的物质为酸,能接收H+的物质为碱。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5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体内的酸性物质可以分为:

  1.挥发酸 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CO2,CO2与H2O结合生成H2CO3,也是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因其经肺排出体外,故称为挥发酸;

  2.固定酸 此类酸性物质不能经肺排出,需经肾排出体外,故称为固定酸或非挥发酸。主要包括磷酸、硫酸、尿酸和有机酸,在正常机体内,有机酸最终氧化成CO2,但在疾病状态下,可因有机酸含量过多,影响机体的酸碱平衡。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5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发病原因与机制: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不外乎是肺通气障碍和CO2吸入过多,以前者多见,见于呼吸中枢抑制、呼吸道阻塞、呼吸肌麻痹、胸廓病变、肺部疾病及呼吸机使用不当等。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5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分析:[HCO3-]降低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但如果是单纯的代谢性酸中毒的话,PaCO2会降低,但根据题干PaCO2升高提示属于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PaCO2升高提示呼吸性酸中毒,所以诊断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5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分析,由溺水造成的呼吸受阻,导致CO2排出障碍,引起血浆H2CO3浓度升高,产生的为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原因与机制: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不外乎是肺通气障碍和CO2吸入过多,以前者多见,见于呼吸中枢抑制、呼吸道阻塞、呼吸肌麻痹、胸廓病变、肺部疾病及呼吸机使用不当等。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5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原因与机制:凡能引起肺通气过度的原因均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低张性缺氧,某些肺部疾病刺激肺牵张感受器,呼吸中枢受到直接刺激或精神性障碍,机体代谢旺盛,以及人工呼吸机使用不当均可引起肺通气过度CO2排出增多而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该题针对“酸、碱平衡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5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休克Ⅱ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

  (1)微循环的改变

  1)血管运动现象消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等痉挛减轻;

  2)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

  (2)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1)酸中毒:由于微循环持续的缺血缺氧,导致乳酸酸中毒,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使微血管舒张;

  2)局部舒血管代谢产物增多:组胺:激肽、腺苷等代谢产物堆积;

  3)血液流变学改变;

  4)内毒素等的作用。

  【该题针对“休克”知识点进行考核】

  5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休克时,有氧氧化减弱、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成显著增多,这些都是引起酸中毒的主要原因,由于乳酸根属负离子系(AG)的一部分,故休克时常出现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该题针对“休克”知识点进行考核】

  5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增加,作用于α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痉挛;作用于β受体,使A-V短路开放;微循环处于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

  【该题针对“休克”知识点进行考核】

  6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休克Ⅱ期,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等痉挛减轻,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排血量进行性下降,病人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少尿甚至无尿,皮肤黏膜发绀或出现花斑,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功能障碍,患者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该题针对“休克”知识点进行考核】

  6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热休克蛋白是指热应激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其基本功能为帮助新生蛋白质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受损蛋白质的修复、降解等,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抵抗能力。

  【该题针对“休克”知识点进行考核】

  6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各种致休克因素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血,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微循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该题针对“休克”知识点进行考核】

  6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休克Ⅰ期,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皮肤、内脏血管收缩明显,上述微循环的变化对整体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可减轻血压的下降(但严重大出血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血流量能维持正常。

  【该题针对“休克”知识点进行考核】

  6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各种致休克因素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增加,作用于α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痉挛;作用于β受体,使A-V短路开放;微循环处于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

  【该题针对“休克”知识点进行考核】

  6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各种致休克因素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增加,作用于α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痉挛;作用于β受体,使A-V短路开放;微循环处于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

  【该题针对“休克”知识点进行考核】

  6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休克的病因(1)失血与失液(2)烧伤(3)创伤(4)感染(5)过敏(6)强烈的神经刺激(7)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该题针对“休克”知识点进行考核】

  6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患病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和原理,探讨疾病的本质。

  【该题针对“绪论”知识点进行考核】

  6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动物实验,首先需要在动物身上复制近似人类疾病的模型或利用动物某些自发性疾病,人为地控制条件进行研究。其他的研究方法有临床观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各种实验室研究方法。

  【该题针对“绪论”知识点进行考核】

  6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介导一系列的代谢和心血管代偿机制以克服应激原对机体的威胁或对内环境的干扰。如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液重分布、支气管扩张加强通气、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等。

  【该题针对“应激”知识点进行考核】

  7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急性应激时,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核左移,血小板增多,凝血因子增多,机体抗感染和凝血功能增强;慢性应激时,可出现贫血。

  【该题针对“应激”知识点进行考核】

  7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

  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时由应激原诱发的机体快速启动的防御性非特异反应,称急性期反应;伴随急性期反应,血浆某些增多的蛋白质称急性期反应蛋白。

  【该题针对“应激”知识点进行考核】

  7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应激时,神经内分泌的反应是机体发生各种功能和代谢变化的基础。

  【该题针对“应激”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B

  1、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缺氧”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缺氧”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低张性缺氧 指因吸入气氧分压过低或外呼吸功能障碍等引起的缺氧。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故称低张性缺氧。原因有: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及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

  血液性缺氧 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原因有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

  循环性缺氧 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减少所引起的缺氧称为循环性缺氧,见于休克、心力衰竭、血管病变、栓塞等导致的组织供氧不足。

  组织性缺氧 指由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常见原因有:组织中毒(如氰化物中毒)、细胞损伤(如放射线、细菌毒素等造成线粒体损伤)及呼吸酶合成障碍等导致氧利用障碍。

  【该题针对“缺氧”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Osm/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Osm/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水中毒,特点是血钠浓度下降,血清Na+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Osm/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体液量明显增多。

  【该题针对“水、电解 质代谢紊乱”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烧伤等引起血容量减少的各种情况。

  2)血管源性休克:见于过敏、感染及强烈的神经刺激等。

  3)心源性休克: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等。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烧伤等引起血容量减少的各种情况。

  2)血管源性休克:见于过敏、感染及强烈的神经刺激等。

  3)心源性休克: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等。

  【该题针对“休克”知识点进行考核】

1... 23456789
纠错评论责编:zlq91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