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第二十三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一、A1
1、患儿,女,30天,出生体重2.3kg。因间歇性呕血、黑便5天,入院体检:T36.8°C,神清,精神差,贫血貌,反应尚可,前卤饱满,骨缝轻度分离,口腔黏膜少许出血点,心、肺、腹无异常,肌张力略高。血常规:WBC11.9×109/L,N0.33,L0.67,Hb54g/L。RBC3.66×1012/L,PLT353×109/L,血细胞比容0.333.头颅CT扫描:后纵裂池少量密度增高区。凝血全套:PT77.7s,PT(INR)5.8,活动度9.2%,FIB469mg/dl,APTT86.4s,APTT(INR)2.86,TT20.2s,TT(INR)2.167。诊断为晚发性新生儿出血症伴颅内出血。采用以控制出血为主的综合治疗,并用以下何药
A、肝素
B、维生素K
C、香豆素类
D、双嘧达莫
E、尿激酶
2、防治深静脉血栓常采用的疗法是
A、先用香豆素后用尿激酶
B、先用肝素后用香豆素
C、先用肝素后用尿激酶
D、先用尿激酶后用阿司匹林
E、先用链激酶后用水蛭素
试题来源: 2020药学考试题库【历年考题+章节训练+考场模拟+考前模拟】 严格按照历年考题知识点分布/出题编制,模拟考场,分析错题,精准预测考点,易错知识点,自由组卷。从基础阶段,到冲刺,再到考前检测,在题库中都能内找到相应的练习,帮助刷题抢分。 |
3、口服防止静脉血栓的药物是
A、尿激酶
B、链激酶
C、华法林
D、低分子量肝素
E、氨甲苯酸
4、肝素可用于治疗的疾病是
A、先兆流产
B、严重高血压
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肺栓塞
E、血友病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选用的药物是
A、维生素K
B、肝素
C、叶酸
D、亚叶酸钙
E、双香豆素
6、妨碍铁剂在肠道吸收的物质是
A、维生素C
B、果糖
C、食物中半胱氨酸
D、食物中高磷、高钙、鞣酸等
E、稀盐酸
7、低分子量肝素选择性对抗的凝血因子是
A、凝血因子IIa
B、凝血网子Ⅶa
C、凝血因子Ⅸa
D、凝血因子Xa
E、凝血酶
8、和保泰松合用可致出血的药物是
A、肝素
B、华法林
C、尿激酶
D、维生素K
E、链激酶
9、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属于
A、抗贫血药
B、抗血小板药
C、纤维蛋白溶解药
D、升高白细胞药
E、促凝血药
10、用于新生儿出血的最佳药物是
A、维生素K
B、维生素B12
C、氨甲环酸
D、维生素C
E、维生素B4
11、下列作用机制不属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是
A、噻氯匹定
B、氯吡格雷
C、双嘧达莫
D、枸橼酸钠
E、阿司匹林
12、拮抗双香豆素类过量引起出血的适宜解毒药物是
A、维生素K
B、氨甲环酸
C、氨甲苯酸
D、鱼精蛋白
E、链激酶
13、下列关于肝素类药物的抗凝血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仅在体内有效
B、仅在体外有效
C、体内、体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
D、口服效果较好
E、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维生素K
14、治疗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出血宜选用
A、氨甲苯酸
B、维生素K
C、双香豆素
D、右旋糖酐
E、硫酸鱼精蛋白
15、在临床上用于防止血小板聚集的是
A、对乙酰氨基酚
B、阿司匹林
C、吲哚美辛
D、双氯芬酸
E、吡罗昔康
16、肝素抗凝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A、直接灭活凝血因子
B、激活血浆中的ATⅢ
C、抑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D、激活纤溶酶原
E、与血中的钙离子结合
17、治疗甲氨蝶呤所致巨幼细胞贫血时,宜选用
A、口服叶酸
B、肌注叶酸
C、口服维生素B12
D、肌注维生素B12
E、肌注亚叶酸钙
18、维生素K参与下列哪些凝血因子的合成
A、Ⅻ、V、Ⅱ、Ⅶ因子
B、Ⅱ、Ⅷ、Ⅺ、Ⅳ因子
C、Ⅶ、Ⅺ、Ⅶ、Ⅸ因子
D、Ⅱ、Ⅶ、Ⅸ、X因子
E、以上都不是
19、治疗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所致出血的药物是
A、氨甲苯酸
B、垂体后叶素
C、维生素K
D、凝血酶
E、红细胞生成素
20、下列有关抗血小板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的剂量越小,抗血小板作用越强
B、噻氯匹啶可与纤维蛋白原竞争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C、噻氯匹啶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诱发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
D、可用于预防急性心肌再梗死
E、应用阿司匹林期间不需要检查血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