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内科主治医师 >> 模拟试题 >> 2020内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试题:传染病

2020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专业知识》试题:传染病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2020-01-16   【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进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感染分为两种,医学上的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潜伏性感染意义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已消失,病理损伤得到修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

  隐性感染:亦称亚临床感染是指机体被病原侵袭后,仅出现轻微病理损害,而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检测方能发现的一种感染过程,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登革热、乙型肝炎等均有大量隐性感染的存在。

  潜在性感染: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显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因免疫功能的改变,致使病原体不断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机体出现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出现传染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则为传染病发作。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与题中的五个选项均有关系,但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已消失,病理损伤得到修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

  隐性感染:亦称亚临床感染是指机体被病原侵袭后,仅出现轻微病理损害,而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检测方能发现的一种感染过程,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登革热、乙型肝炎等均有大量隐性感染的存在。

  潜在性感染: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显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因免疫功能的改变,致使病原体不断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机体出现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出现传染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则为传染病发作。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疟疾患者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在高疟区必须服药预防,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B.流行期间儿童可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不可以)

  C.对接触者不必给予处置(应给予隔离)

  D.密切接触者需观察3天(观察至少一周)

  E.脑膜炎球菌A群多糖体菌苗保护率为50%(国内多年来应用脑膜炎球菌A群多糖体菌苗,保护率达90%以上)

  二、A2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艾滋病传播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因此,对个人预防来说,除掌握有关艾滋病知识外,尚须做到:

  (1)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远离毒品。(2)注意输血安全,打针、拔牙、针灸、手术要到正规医疗单位。穿耳孔、文身、美容器具要消毒。(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4)注意与艾滋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泻物、污染的物品应进行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脸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规律性发作为疟疾的典型表现。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患者病前到过疟疾流行区,突发寒战——高热——大汗——2天后再次高热,应诊断为疟疾。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患者发病前到过疟疾流行区泰国,有蚊虫叮咬史。2周来间断发热,大汗,贫血,脾肿大,应诊断为疟疾。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钩端螺旋体病早期以全身中毒症状为特点,主要为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疼痛及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1-3周;中期为器官损伤期,可损及肺、肾、脑。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7岁儿童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神志改变(浅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皮肤瘀点,外周血白细胞>19×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应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3岁儿童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皮肤瘀斑,脑脊液呈化脓性炎表现,应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临床有腹痛、腹泻、排脓血样大便等菌痢临床症状。大便常规示:红细胞40个/HP,白细胞20个/HP,病程超过两个月,考虑为慢性菌痢。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该患者为细菌性痢疾,可用查诺酮类、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类抗生素及复方新诺明、黄连素等治疗,首选喹诺酮类。但患者为儿童,首选喹诺酮类可能会影响骨关节发育,故选用头孢类抗生素,如先锋霉素。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菌痢以儿童发病率最高,有不洁食物进食史。临床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等症状。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15个/HP)及红细胞。故细菌性痢疾为最可能的诊断。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青年男性,长期腹泻,肛门周围疱疹,曾到泰国打工(艾滋病高发区),应考虑艾滋病,为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检测血清抗HIV。

  1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吸毒者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患者长期腹泻,低热,消瘦,肛门周围可见疱疹,应考虑艾滋病,为明确诊断,应首选抗HIV抗体检测,答案为E。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有吸毒史属HIV感染高危人群,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CD4值低,CD4/CD8比例倒置,故考虑艾滋病的可能。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低血压休克期多数患者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发生,该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低血压休克期的表现。

  三、A3/A4

  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患者为农民,可能接触钩端螺旋体的传染源鼠或猪。钩体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症状”(发热、酸痛、全身软)+“三体征”(眼红、腿痛、淋巴大),腓肠肌疼痛,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患者有高热,全身乏力,结膜充血,结膜充血,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典型症状,应诊断为钩体病。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

  2、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喹诺酮类为伤寒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常用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钩端螺旋体对青霉素高度敏感,尚未发现耐药株出现,因此钩体病的治疗首选青霉素。

  3、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者长期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降低,应诊断为伤寒。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均不会出现相对缓脉。败血症常表现为高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4、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例高热,神志不清,颈抵抗,Babinski征,脑脊液改变典型,故应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可用于乙脑的早期诊断。

123
纠错评论责编:zlq91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