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出生时即可能疑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特征是
A、智能低下
B、母亲髙龄
C、极低出生体重
D、特征性面容
E、多发畸形
22、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检查绝大部分核型为
A、46,XX(或XY),-21,+t(21q21q)
B、46,XX(或XY),-22,+t(21q22q)
C、47,XX(或XY),+21
D、46,XX(或XY),-14,+t(14q21q)
E、46,XX(或XY),-15,+t(15q21q)
23、21-三体综合征属
A、X连锁显性遗传
B、X连锁隐性遗传
C、常染色体畸变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4、21-三体综合征发病率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
A、父母酗酒
B、父母系近亲结婚
C、母孕期前3个月有感冒病史的发病率高
D、孕期有接触史
E、母亲怀孕的年龄越大,该病的发病率越高
25、目前国内大范围新生儿筛查苯丙酮尿症采用的方法是
A、血游离氨基酸分析
B、尿液有机酸分析
C、尿三氯化铁试验
D、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E、2,4-二硝基苯肼试验
26、肝豆状核变性早期损害的器官是
A、肾脏
B、骨骼系统
C、肝脏
D、神经系统
E、眼
27、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中下列哪项是不恰当的
A、K-F环在发病早期出现
B、少数患儿有范可尼综合征症状
C、无症状时尿铜即可增高
D、肝症状多见于起病年龄较小者
E、神经症状多见于年龄较大小儿
28、肝豆状核变性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X连锁隐性遗传
C、X连锁显性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多基因遗传
29、以下哪项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
A、肝大、贫血和锥体外系症状
B、肝硬化及锥体外系症状
C、CT特征性改变
D、肝大、惊厥
E、肝细胞损害、脑退行性病变和角膜K-F环
30、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依据是
A、典型症状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
B、24小时尿排酮>300μg
C、角膜K-F环
D、特征性ET改变
E、肝铜>300μg/g(肝干重)
31、戈谢病最常见的类型可无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的是
A、Ⅲd型
B、Ⅲd型
C、Ⅰ型
D、Ⅱ型
E、Ⅲc型
32、诊断戈谢病最可靠的方法是
A、基因诊断
B、血浆中多种酶活性升高
C、骨髓检查发现戈谢细胞
D、骨髓检查发现戈谢细胞,并组化染色
E、以上均不是
33、戈谢病是由于葡萄糖脑苷酶缺乏和减少,因而在
A、在肝脏积聚大量葡萄糖脑苷脂而形成
B、在脑组织积聚大量葡萄糖脑苷脂而形成
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内积聚大量葡萄糖脑苷脂而形成
D、在骨髓积聚大量葡萄糖脑苷脂而形成
E、在脾脏积聚大量葡萄糖脑苷脂而形成
34、戈谢病是
A、性连锁显性遗传
B、多基因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性连锁隐性遗传
E、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5、苯丙酮尿症患儿血苯丙氨酸浓度宜维持在
A、0.12~0.48mmol(2~8mg/dl)
B、0.12~0.6mmol(2~10mg/dl)
C、0.06~0.12mmol(1~2mg/dl)
D、0.06~0.02mmol(1~4mg/dl)
E、0.12~0.24mmol(2~4mg/dl)
36、苯丙酮尿症低苯丙氨酸饮食控制至少应持续到何时
A、成人以后
B、终身控制
C、幼儿期以后
D、学龄期以后
E、青春期以后
37、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智能水平取决于
A、治疗开始的早晚、饮食控制是否严格和疗程是否足够
B、是否应用药物四氢生物蝶呤
C、治疗开始的早晚和饮食控制是否严格
D、是否进行强化教育
E、是否执行无苯丙氨酸饮食
38、苯丙酮尿症患儿初现症状通常在
A、生后10~12个月
B、生后1~3岁
C、生后1~2个月
D、生后3~6个月
E、生后7~9个月
39、苯丙酮尿症属
A、X连锁隐性遗传
B、X连锁显性遗传
C、染色体畸变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0、典型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哪种酶缺陷所致
A、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
B、葡萄糖-6-磷酸酶
C、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
D、6-丙酮酰四氢蝶呤还原酶
E、苯丙氨酸-4-羟化酶
41、关于黏多糖病,错误的是
A、各组织受累的程度和范围不同而临床表现多样
B、黏多糖阳性可确诊该病
C、黏多糖在不同组织沉积的多系统受累疾病
D、骨骼改变为其临床特征性改变
E、骨X线片特点为骨骼变形和多发骨发育不良
42、黏多糖病是
A、脂代谢病
B、有机酸代谢异常病
C、溶酶体病
D、线粒体病
E、染色体病
43、测定黏多糖病酶活性的样本是
A、脑脊液
B、骨骼
C、白细胞、血清或皮肤成纤维细胞
D、肝细胞
E、尿液
44、目前国内确诊黏多糖病的依据是
A、组织学病理检查
B、骨骼X线检查
C、染色体分析
D、尿液黏多糖检测
E、特异性的酶活性测定
45、关于黏多糖病的分型依据是
A、基因型+临床表现
B、酶缺陷+临床表现
C、酶缺陷
D、临床表现
E、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