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 主管药师 >> 考试试题 >> 2022年中级主管药师《病理生理学》知识点习题:休克

2022年中级主管药师《病理生理学》知识点习题:休克

来源:考试网    2022-04-25   【

1.休克Ⅱ期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心功能不全

B、血液重新分布

C、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D、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

E、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引起衰竭

参考答案: D

题目解析:休克Ⅱ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

(1)微循环的改变

1)血管运动现象消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等痉挛减轻;

2)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

(2)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1)酸中毒:由于微循环持续的缺血缺氧,导致乳酸酸中毒,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使微血管舒张;

2)局部舒血管代谢产物增多:组胺:激肽、腺苷等代谢产物堆积;

3)血液流变学改变;

4)内毒素等的作用。

  焚题库推出各科目考试题库,包含模拟、强化试卷以及考前抢分试卷,考生加入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每日一练免费打卡!

2.休克I期微循环灌流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多灌少流,灌少于流

C、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E、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各种致休克因素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人血,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微循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3.关于热休克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

B、帮助新生蛋白质正确折叠、移位

C、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抵抗能力

D、帮助受损蛋白质修复或移除

E、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类蛋白质

参考答案: E

题目解析:热休克蛋白是指热应激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其基本功能为帮助新生蛋白质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受损蛋白质的修复、降解等,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抵抗能力。

4.下列哪项不是休克Ⅱ期患者的临床表现

A、非常烦躁

B、少尿或无尿

C、神志淡漠,甚至昏迷

D、动脉血压进行性降低

E、皮肤发绀并出现花斑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休克Ⅱ期,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等痉挛减轻,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排血量进行性下降,病人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少尿甚至无尿,皮肤黏膜发绀或出现花斑,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功能障碍,患者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5.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A、AG正常型代谢酸中毒

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

参考答案: B

题目解析:休克时,有氧氧化减弱、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成显著增多,这些都是引起酸中毒的主要原因,由于乳酸根属负离子系(AG)的一部分,故休克时常出现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6.休克时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的主要原因是

A、内源性阿片肽增多

B、组胺释放增多

C、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β受体

D、PGI2增多

E、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α受体

参考答案: C

题目解析:微循环改变的机制:各种致休克因素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增加,作用于α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痉挛;作用于β受体,使A-V短路开放;微循环处于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

7.休克时儿茶酚胺增加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灌流量减少的作用机制是

A、对α、β受体均起作用

B、对α、β受体都不起作用

C、仅对腹腔血管起作用

D、仅对血管α受体作用

E、仅对血管β受体作用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增加,作用于α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痉挛;作用于β受体,使A-V短路开放;微循环处于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

8.创伤性休克Ⅰ期,下列哪项临床表现是错误的

A、烦躁不安

B、血压明显下降

C、脸色苍白

D、尿量减少

E、脉搏细速

参考答案: B

题目解析:休克Ⅰ期,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皮肤、内脏血管收缩明显,上述微循环的变化对整体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可减轻血压的下降(但严重大出血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血流量能维持正常。


纠错评论责编:zp032348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