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掌握)
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
②微生物的种类
|
特点 |
举例 |
非细胞型微生物 |
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
病毒 |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 |
细菌 |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 |
真菌 |
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 |
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 |
杆菌 |
外形呈杆状 | |
螺形菌 |
螺菌 |
菌体有数个弯曲 |
弧菌 |
菌体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 |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1.细菌的基本结构
结构 |
特点及功能 |
细胞壁 |
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 |
细胞膜 |
功能: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参与细菌分裂 |
细胞质 |
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胞质内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
核质 |
无核膜、核仁,双股环状DNA和RNA聚合而成,亦称为细菌染色体 |
2.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 |
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 |
鞭毛 |
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 |
菌毛 |
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使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 |
芽胞 |
抵抗力强,耐高温。为休眠状态,内含生命物质,可以再生。通常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指标 |
三、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
1.细菌的生长繁殖
营养物质 |
(包括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胨和糖)、酸碱度、温度、气体等 |
生长方式 |
二分裂法繁殖 |
生长曲线 |
分为4个期,即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
2.细菌的新陈代谢
(1)细菌的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基本生化反应是生物氧化。
(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用代谢产物来区别和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实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用来鉴别细菌。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等
3.细菌的人工培养(了解)37℃培养
四、噬菌体(了解)
其特点是:
①个体微小,在电镜下才可见;
②不具备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
③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五、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
1.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变异机制
(1)细菌的遗传物质:
①细菌染色体:DNA,可控制细菌的各种遗传性。
②质粒:细菌内染色体以外的双股环状DNA
③噬菌体:可整合基因至细菌上
(2)遗传与变异原理:常见的变异有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等
2.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A1)
(1)影响细菌学诊断:发生变异的细菌可以失去其典型的特征。
(2)预防耐药菌株扩散。
(3)制备疫苗。
(4)检测致癌物。
(5)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六、消毒与灭菌
1.基本概念(熟练掌握)
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包括芽胞。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全歼
无菌:不含活菌的状态。即灭菌的效果。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2.物理消毒灭菌法(A1)
是指用物理因素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主要包括热力灭菌法、紫外线、电离辐射、超声波、滤过除菌法等。
3.化学消毒灭菌法
①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的,如酚类、醇类、醛类等;
②干扰细菌酶系统和代谢、破坏菌体蛋白与核酸的,如氧化剂、重金属盐类等;
③损伤菌体细胞膜的,如酚类、脂溶剂等。
七、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
1.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
>>毒力:致病性强弱
记忆:外阳内阴;外活内死;外蛋内糖;外强内弱
内毒素和外毒素
|
外毒素 |
内毒素 |
来源 |
G+菌与部分G- |
G-菌 |
存在部位 |
分泌到菌外,少数是崩解释出 |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
化学成分 |
蛋白质 |
脂多糖 |
稳定性 |
60~80℃,30分钟 |
160℃,2~4小时 |
毒性作用 |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
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
抗原性 |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脱毒形成类毒素 |
弱,不能形成类毒素 |
2.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并非针对一种病原体
1)屏障结构:皮肤、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2)吞噬作用:中性粒、单核巨噬细胞
3)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NK细胞
4)体液因素:补体、溶菌酶和防御素
(2)特异性免疫机制
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受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特异性)和记忆性。
①体液免疫:IgA、IgM,IgG
②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3.细菌感染
(1)感染的来源:内源性和外源性
(2)感染途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接触感染、创伤感染、虫媒感染
(3)感染类型可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
(4)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其发生、发展和结局,主要取决于病原细菌的数量、毒力的强弱和侵入的途径以及宿主的抵抗力的强弱,其结局不同
八、病毒概述(掌握)
【概述】
非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
体积微小,测量单位为纳米(nm)
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增殖方式:复制
1.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的结构和组成-核心
成分
- 核酸
病毒的结构和组成-衣壳
成分
- 蛋白质
病毒的结构和组成-包膜
成分
- 蛋白质、多糖、脂类
- 刺突
2.病毒的繁殖方式
增殖的方式:在活细胞内经过复杂的生化合成过程、复制→转录→翻译等完成的。
复制周期: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子代病毒,六个步骤。
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主要包括两类:
(1)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靠干扰素(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激活细胞免疫应答)和NK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T细胞)。
九、真菌概述(掌握)
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有的可入药。真菌在药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形态与结构】
分类 |
特点 |
单细胞真菌 |
出芽方式繁殖,如酵母菌(无菌丝) |
多细胞真菌(霉菌)孢子+菌丝组成 |
菌丝:识别不同菌种的依据 |
【培养和致病性】
培养真菌的温度为22~28℃,最适pH为4.0~6.0。
真菌的致病性:大多数真菌对人无害,只有少数能引起人类疾病,即为致病性真菌,如脚癣、皮肤癣等。
2.真菌与药学之间的关系 生产多种抗生素。
十、其他微生物(了解)
(一)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立克次体:体积微小、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衣原体:体积微小、专性活细胞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四)螺旋体:一类细长、柔软、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十一、免疫学基础
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
(1)抗原
概念:凡能刺激机体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必有三大性质(异物性、特异性和大分子性)。
(2)抗体
抗原进入体内后,体内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球蛋白。因为它参与免疫应答,最终清除抗原物质,故称免疫球蛋白。即IgG、IgA、IgM、IgE、IgD,其功能各有不同
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
(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同前
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
【概念】略
【分类】
类型 |
Ⅰ型(速发型) |
Ⅱ型 |
Ⅲ型 |
Ⅳ型(迟发型) |
临床疾病 |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 |
输血反应 |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 |
接触性皮炎 |
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熟练)
(1)用人工的方法,把减毒或无毒的但具有抗原性的病原体(细菌或病毒)经过一定工艺制成菌苗或疫苗,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用来预防疾病。
(2)经过人工的方法,将某种特异性抗体注射于患者,用来治疗或应急预防疾病。如给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等。
(3)干扰素的制备与应用。
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
一般采用血清学反应的方法,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焚题库】2021药学考试题库【章节训练+考场模拟+考前冲刺】
在线题库,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考试交流请咨询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联系速道
模拟考场 |
药学章节练习 |
实战演练 |
考前冲刺 |
模拟考场在线测试 |
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实战演练 |
考前冲刺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