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颅内出血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病因
围生期 |
窒息 |
新生儿疾病 |
缺血缺氧 |
(2)发病机制
脑血流改变 |
血流重新分布;压力被动性脑血流 |
脑组织生化代谢改变 |
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 |
神经病理学改变 |
足月儿:皮质梗死及深部灰质核坏死 |
(3)临床表现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出现时间 |
出生24小时内 |
24~72小时 |
出生~72小时 |
精神状态 |
过度兴奋,易激惹 |
嗜睡,反应迟钝 |
神志不清 |
肌张力 |
正常或增高 |
降低 |
松软 |
拥抱/吸吮反射 |
稍活跃 |
减弱 |
消失 |
惊厥 |
无 |
常有 |
反复发生 |
呼吸 |
规则 |
可能不规则 |
不规则 |
瞳孔 |
无改变 |
可能缩小 |
不对称 |
脑电图 |
正常 |
低电压 |
暴发抑制 |
预后 |
好 |
可存在后遗症 |
常有后遗症 |
(4)诊断
窒息诊断 |
①胎心减慢<100次/分,晚期减速; |
临床诊断 |
意识障碍;兴奋激惹-嗜睡-反应迟钝-昏迷;肌张力与原始反射变化;常有惊厥;存在脑干功能异常,尿潴留及多脏器功能障碍 |
除外疾病 |
①非窒息所致的缺血性脑损伤(脑梗死,新生儿卒中)②遗传代谢性脑病;③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④先天性脑发育异常;⑤低血糖脑病;⑥产伤性颅内出血等 |
辅助检查 |
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
(5)预防
孕期 |
孕期保健; |
分娩 |
胎头娩出后应立即挤净口、鼻内黏液; |
(6)治疗:关键在于早期维持血糖、血气、血循环正常。
支持疗法 |
① 氧,保证氧分压在50-70mmHg;②纠正酸中毒;③纠正低血糖;④纠正低血压;⑤控制液量 |
控制惊厥 |
首选苯巴比妥钠 |
治疗脑水肿 |
颅内高压:呋塞米或甘露醇 |
2. 颅内出血
2.新生儿颅内出血
(1)分类
足月儿 |
硬膜外出血(EDH)、硬膜下出血(SDH) |
早产儿 |
脑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及脑室周围出血(SEH,PVH)、脑室内出血(IVH) |
(2)发病机制
足月儿 |
缺氧、缺血;高位产钳等产伤性颅内出血 |
早产儿 |
①波动性脑血流 |
(3)临床表现
意识 |
激惹、过度兴奋、淡漠、嗜睡、昏迷等 |
眼症状 |
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等 |
颅内压增高 |
脑性尖叫、前囟隆起、角弓反张、惊厥等 |
呼吸 |
增快或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 |
肌张力 |
早期增高,以后减低 |
瞳孔 |
两侧不对称,对光反应不良,固定和散大 |
其他 |
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和贫血 |
(4)诊断
头部超声学、CT或MRI的检查是诊断颅内出血的最主要手段。
头部超声学 |
SHE-IVH、PVH及部分的小脑出血 |
MRI |
准确定位,并可明确有无明显的脑实质受累 |
MRA |
疑似脑血管畸形者 |
CT |
早期快速诊断颅内出血 |
SHE-IVH分级
CT分级
·Ⅰ级:生发基质区出血
·Ⅱ级:生发基质区出血,伴脑室少量出血
·Ⅲ级:脑室内出血,伴明显脑室扩张
·Ⅳ级:脑室内出血、扩张伴脑实质受累
超声分级
·小于侧脑室10%
·脑室内出血10~50%
·脑室内出血>50%,有明显的脑室扩张
·脑室周围异常回声(出血或出血性梗死)
(5)治疗
支持疗法 |
①供氧;②纠正酸中毒;③纠正低血糖 |
控制惊厥 |
首选苯巴比妥钠 |
降低颅内压 |
地塞米松或甘露醇 |
止血药 |
维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等 |
硬脑膜穿刺 |
每日1次,每次抽出量不超过15ml |
出血后脑积水 |
脑室穿刺引流 |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在线题库、最新考试动态,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741262248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焚题库】主治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模拟考场 |
主治医师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机考在线测试 |
主治医师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