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1.心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通常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五个部分。
(1)去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又称动作电位的0期。
在外来刺激作用下,首先引起部分电压门控式Na+通道开放和少量Na+内流,造成细胞膜部分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约-70mV)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出现再生性Na+顺其电-化学梯度从膜外向膜内快速再生性内流,使膜进一步去极化,膜内电位由原来的负电位向内电位转化,直到接近Na+平衡电位。
(2)复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比较缓慢,历时200~300ms,包括动作电位的1期、2期和3期三个阶段。
①复极1期:又称为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
②复极2期:复极化的过程非常缓慢,动作电位比较平坦,称为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它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K+外流和ca2+内流同时存在,K+外流倾向于使膜复极化,Ca2+内流倾向于使膜去极化,两者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相当,因此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所达到的电位水平。
③复极3期:复极的速度加快,又称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K+ 外流。
(3)静息期:又称复极4期,此期膜电位稳定在-90mV。但因为动作电位期间有Na+、Ca2+进入细胞和K+流出细胞,造成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改变,便使钠-钾泵活动增强,逆电-化学梯度转运Na+出细胞和K+入细胞;Ca2+主要由Na+-Ca2+交换体主动排出细胞,少量Ca2+被细胞膜上的Ca2+泵主动转运出细胞,以维持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的稳态。
2.心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自律细胞是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特性的细胞,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1)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除4期外,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和离子基础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不同点是4期存在缓慢自动去极化--包括一种K+ 外流的逐渐减弱和一种主要由Na+内流(Ⅰf)的逐渐增强--达到阈电位,便引起新的动作电位。
在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发挥主要作用的离子电流是起搏电流Ⅰf
(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具有以下特点:
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阈电位约-40mV的绝对值均小于浦肯野细胞;
②0期去极化幅度较小(约-70mV),时程较长,去极化的速率较慢,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激活膜上的L型Ca2+通道,引起Ca2+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③无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只有3期,主要K+外流;
④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于浦肯野细胞,主要机制是由于Ⅰk通道的时间依从性的关闭所造成的K+外流的进行性衰减,其次是Ⅰf 电流和Ica-T。窦房结细胞存在T型Ca2+通道。当4期去极化到-50mV时,该通道开放,引起少量的Ca2+内流(ICa-T),构成4期自动去极化后期的一个组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