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60 年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第二代(70 年代):吡哌酸等。吡哌酸对G-菌有效,口服后尿中浓度高,用于尿道或肠道感染。
第三代(80 年代):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口服易吸收、广谱、抗菌活性增强,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及难治性感染有良效 。
第四代(90 年代):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等,为最新氟喹诺酮品种。
(一)【抗菌作用】具有广谱杀菌药,抗菌活性强,,口服吸收好,与其它无交叉耐药。
第三代喹诺酮类尤其对G-菌具有强大杀菌作用,对G+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某些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二)【作用机制】DNA回旋酶是G - 菌的靶点,拓扑异构酶Ⅳ是G + 的靶点。 使DNA不能复制。
(三)【临床应用】①泌尿道感染;②肠道感染:伤寒首选 。③呼吸道感染。
(四)【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2.关节肌腱病变 :肌痛、骨关节病损、跟腱炎症和跟腱断裂。儿童及孕妇禁用 。
3.血糖紊乱:尤其是加替沙星可致严重的、致死性、双相性血糖紊乱,低血糖或高血糖。
4.光敏反应:尤以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氟沙星多见。故用药期间应避免日照和紫外线照射。
5.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疲倦、抑郁、兴奋亢进、幻觉、幻视、疑虑、癫痫发作、精神失常、双相情感障碍等。
(五)【常用药品】
1.左氧氟沙星
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可用于由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盆腔、腹腔、皮肤及软组织、耳鼻咽喉及口腔感染、外科手术感染的预防,剂量仅为氧氟沙星的1/2。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发生率比氧氟沙星更低。
2.环丙沙星
抗菌谱广,体外抗菌活性为目前在临床应用喹诺酮类中最强者 。对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株)均较诺氟沙星强。一些对氨基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耐药的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对环丙沙星仍然敏感。
二、磺胺类
(一)抗菌谱
磺胺类药抗菌谱广:
对G+球菌、G+杆菌、G-球菌、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衣原体、原虫、少数真菌有效。对立克次体、螺旋体无效。
磺胺类分两个大类:
(1)全身应用:
①短效:磺胺异噁唑、磺胺二甲嘧啶。
②中效:磺胺嘧啶:口服吸收好,排泄慢,血浆蛋白结合低,易透过血脑屏障,是治疗流脑的首选药。
③长效:磺胺多辛。
(2)局部应用:
①柳氮磺吡啶:口服难吸收,溃疡性结肠炎 。
②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大面积烧伤 。
③磺胺醋酰钠:眼科 。
(二)【作用机制】竞争二氢蝶酸合酶(二氢叶酸合成酶 )
(三)【临床应用】柳氮磺胺嘧啶口服吸收差,在大肠蓄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磺胺嘧啶能透过血脑屏障-流脑首选。
(四)【不良反应】
1.中效磺胺具有肾损害:合用碱性药物增加溶解度,防治结晶尿。
2.过敏反应。
3.血液系统反应: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蚕豆病 )。
三、其他合成抗菌药
(一)甲氧苄啶
【作用机制】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属抑菌药,为磺胺增敏剂。
【临床应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流脑。
(二)硝基呋喃类:抗菌谱广,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
1.呋喃妥因:为抑菌剂,多数大肠杆菌、肠球菌对其敏感如细菌性痢疾 。血药浓度很低,不适用于全身感染的治疗,临床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泌尿道感染。常见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偶见药热、粒细胞减少等变态反应及头痛、头晕、嗜睡、多发性神经炎 等神经系统症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尚可出现溶血性贫血 。
2.呋喃唑酮:口服吸收少,肠内浓度高,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和旅游者腹泻,也可用于伤寒、霍乱等。除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外,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和黄疸。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焚题库】药学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在线题库,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考试交流可以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1101346508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模拟考场 |
药学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考场在线测试 |
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