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一)作用机制
1.降低自律性 钠通道阻断药4相Na+内流,钙通道阻断药抑制4相Ca2+内流,从而降低自律性(自动节律性)。
2.减少后除极 后除极与细胞内Ca2+超载和Na+内向电流有关,因此钙通道阻断药和钠通道阻断药可减少后除极(提前来了一个动作电位去极化)。
3.改变传导性 如苯妥英钠、钠通道阻断药能阻滞折返激动(心脏的两条传导通路,一条下传,一条返回,持续进行)。
4.延长有效不应期 某些钠通道阻断药能抑制Na+通道,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I类钠通道阻滞药
I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如普鲁卡因胺、奎尼丁等。
I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如苯妥英钠、美西律和利多卡因。
Ic类:重度阻滞钠通道,如普罗帕酮、氟卡尼。
2.Ⅱ类β受体阻断药 如普萘洛尔
3.Ⅲ类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 抑制多种钾电流,延长APD和ERP,本类药有胺碘酮等。
4.Ⅳ类钙拮抗药 抑制L-型钙电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性。本类药物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䓬。
【焚题库】药学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在线题库,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考试交流可以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1101346508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模拟考场 |
药学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考场在线测试 |
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