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
体温升高的分类:
1.病理性体温升高
(1)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时,就称之为发热。
(2)过热:又称非调节性体温升高,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如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或散热障碍(皮肤鱼鳞病和环境高温所致的中暑等)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体温调节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此时,调定点未发生改变,是被动性体温升高,把这类体温升高称为过热。
2.生理性体温升高
在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生理情况下出现的体温升高。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熟练掌握)
1.发热激活物
是指各种能够刺激机体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包括外致热原和体内产物。
(1)外致热原: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分枝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和疟原虫。
(2)体内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
2.内生致热原(EP)
(1)概念:是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2)内生致热原的种类: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
(3)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是一个复杂的细胞信息传递和基因表达调控的过程。包括EP细胞的激活、EP的产生和释放。
3.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略)
(三)发热的时相
体温上升期 |
高温持续期(高峰期) |
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
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散热 |
中心体温与上升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 |
散热>产热,故体温下降,直至与已回降的调定点相适应 |
自感发冷或恶寒,“鸡皮疙瘩”和寒战,皮肤苍白 |
皮肤颜色发红,自觉酷热和皮肤干燥 |
大量出汗 |
(四)发热时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物质代谢 |
具体变化 |
糖代谢 |
糖分解增加、糖原储备减少、乳酸生成增加 |
脂肪代谢 |
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储备降低、酮体生成增多、消瘦 |
蛋白质代谢 |
蛋白质分解增加,负氮平衡 |
维生素代谢 |
消耗增多;特别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 |
水、电解质代谢 |
体温上升期:尿量明显减少 |
系统功能 |
具体变化 |
中枢神经系统 |
兴奋性升高,出现烦躁、谵妄、幻觉;小儿高热易引起惊厥 |
循环系统 |
心率加快,收缩力加强,心脏负担加重 |
呼吸系统 |
提高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呼吸加快加强 |
消化系统 |
消化液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食欲减退 |
防御功能 |
抗感染能力改变 |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在线题库,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考试交流可以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425899576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焚题库】检验技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模拟考场 |
检验技师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机考在线测试 |
检验技师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