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血管病
1.一般治疗原则
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废程度和降低复发率。
(1)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高血压。
(5)并发症的防治。
(6)外科治疗。
(7)康复治疗。
2.药物治疗原则
(1)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ICP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2)根据患者年龄、病前有无高血压、病后血压情况等确定最适血压水平。
(3)积极防治感染、应激性溃疡、稀释性低钠血症、中枢性高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治疗药物的选择
(1)脑出血的药物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
2)降低颅内压:首要任务。药物降颅压治疗首先以高渗脱水药为主,如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甘油氯化钠等,可酌情选用呋塞米、白蛋白。
3)控制血压:先降颅压,后降压,防止骤降低灌注;
血压≥200/110mmHg时,在降颅压的同时可慎重平稳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左右
4)止血药一般不用,若有凝血功能障碍,可应用,但时间不超过1周。
5)手术治疗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
1)对症支持,保持生命体征稳定
2)降低颅内压:同脑出血降颅压治疗。
3)防止再出血
4)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5)防治脑动脉痉挛及脑缺血
6)防治脑积水
3)防止再出血:
①绝对卧床4~6周,镇静、镇痛,避免用力和情绪刺激。
②调控血压:去除疼痛等诱因后,如果平均动脉压:>125mmHg或收缩压>180mmHg,可在血压监测下使用短效抗高血压药使血压下降,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或者起病前水平。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ACEI类等。
4)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可防止动脉瘤周围的血块溶解引起再度出血,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的形成。
常用氨基己酸,也可用氨甲苯酸或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可以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但同时也增加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建议与钙通道阻滞药同时使用。
5)防治脑动脉痉挛及脑缺血:
①维持正常血压和血容量
②早期使用尼莫地平:
6)防治脑积水: 轻度的急、慢性脑积水都应先行药物治疗,给予乙酰唑胺等药物减少CSF分泌,酌情选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