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 初级药师 >> 考试辅导 >> 2019年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知识点

2019年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知识点: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来源:考试网    2018-08-10   【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1.解热镇痛抗炎药

(1)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2.抗痛风药

秋水仙碱、别嘌醇、丙磺舒等抗痛风药的作用和应用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

【机制】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机制在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COX),干扰前列腺素合成。

COX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

COX-1为结构型,是存在于胃、血管及肾等正常组织中,参与调节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液分泌及肾脏功能,主要具有生理性保护作用。

COX-2为诱导型,在炎症时由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诱导表达,促使合成相应PGs(前列腺素类),参与发热、疼痛、炎症等病理过程。

【解热镇痛消炎药的分类】

1.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对COX-1和COX-2没有选择性,均有抑制作用。

①水杨酸类:水杨酸钠,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②苯胺类: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③吡唑酮类:保泰松

④其他:吲哚美辛,布洛芬,舒林酸,双氯酚酸,吡罗昔康

2.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选择性抑制COX-2,而对COX-1的抑制作用弱。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增强,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

包括: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罗非昔布等。

(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药动学】

◇体内过程:口服后易从胃和小肠上部吸收。吸收过程中和吸收后,可被胃肠黏膜、血浆、红细胞和肝脏的酯酶迅速水解,产生水杨酸,故阿司匹林的t1/2仅有15min左右。代谢产物水杨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药理活性。

◇分布: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0%,游离型可分布于全身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

◇代谢:主要经肝药酶代谢。

◇排泄:

①约25%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其余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

②改变尿液的PH值,使尿液碱化,可加速排泄。

【药理作用】

一、解热镇痛作用:

较强,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和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疼痛等。

解热镇痛药与氯丙嗪降温作用比较

解热镇痛药与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

◇作用较强,但用量要比解热镇痛剂量大1~2倍,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口服每日3~4g)。

◇急性风湿热患者服用后24~48h内退热,缓解关节红肿及剧痛,血沉减慢。因控制急性风湿热疗效确切,故用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使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用药量已接近轻度中毒水平,应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解热镇痛药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炎作用比较

解热镇痛药

糖皮质激素类药

抗炎机制

抑制外周PGs的合成

结合细胞内因子→细胞因子、炎性介质↓

抗炎特点

早期炎症(红肿热痛↓),不能防止炎症发展和后遗症

炎症各期均有效→红肿热痛↓,增生修复↓
抑制炎症发展,防止炎症后遗症

应用范围

感冒发热、风湿、类风湿等。

控制急性炎症和防止炎症后遗症、
结脑、心包炎、风湿性瓣膜病、瘢痕挛缩

不良反应

出血倾向、胃刺激

防御能力↓→炎症扩散、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三、抑制血栓形成:

小剂量阿司匹林(40~50mg/日)能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减少TXA2(血栓素A2)的生成,可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和再梗死率,防止脑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直接刺激胃黏膜;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畏食较为常见。可损伤胃黏膜,呈无痛性出血,甚至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

2.凝血障碍:一般剂量抑制血小板,长期或大剂量(5g/d以上)还可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时间,造成出血。可用维生素K预防。手术前一周停用。

3.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

4.阿司匹林哮喘:哮喘患者服用本品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

5.水杨酸反应:

①剂量过大导致

②中毒反应: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等

③停药;碱化尿液,加速排出

6.瑞夷综合征:极少数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应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合并脑病,严重者可致死。

10岁左右儿童,患流感或水痘者忌用本品。

【禁忌症】

胃溃疡、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血友病、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

乙酰水杨酸,抑制PGE(COX);

解热又镇痛,抗炎抗风湿;

抑制血小板,防治血栓塞;

不良反应多,为您扬名易。

“为”——胃肠反应

“您”——凝血障碍

“扬”——水杨酸反应

“名”——过敏反应

“易”——瑞夷综合征

(二)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解热作用和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几乎不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对血小板和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①临床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痛、头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

②阿司匹林过敏、消化性溃疡病、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患者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阿司匹林。

③WHO推荐儿童因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头痛需使用NSAIDS时,应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④本药不能单独用于抗炎或抗风湿治疗。

【不良反应】

应用治疗量且疗程较短时,很少产生不良反应。

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造成肾毒性,如慢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过量中毒造成肝坏死;对于中毒的患者及时使用蛋氨酸(甲硫氨酸)或乙酰半胱氨酸可防止肝损伤。

(三)其它有机酸类

吲哚美辛(消炎痛)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是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剂之一;其抗炎及镇痛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对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与保泰松相似。除抑制COX外,可能也抑制磷脂酶A和磷脂酶C,以及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

主要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治疗不显著的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另外,对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滑囊炎、腱鞘炎、关节囊炎、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也有效。

【不良反应】

多见,发生率35%~50%,20%患者需停药。

1.胃肠道恶心、呕吐、腹泻、诱发或加重溃疡,严重者发生出血和穿孔。

2.中枢神经系统15%~25%患者可发生头痛、眩晕;偶见精神异常等。

3.造血系统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过敏反应常见皮疹,严重者哮喘。“阿司匹林哮喘”者禁用。

布洛芬

布洛芬是苯丙酸的衍生物,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强。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于一般解热镇痛,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其他多数NSAIDS。消化道不良反应少,少数患者出现过敏、血小板减少和视力模糊,一旦出现视力障碍应立即停药。

萘普生(甲氧萘丙酸)

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分别是阿司匹林的22倍、7倍和保泰松的11倍;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各种类型风湿性肌腱炎。对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和发热也有良好缓解作用。

☆其显著特点是毒性低,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但仍多于布洛芬。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本类药物还包括酮洛芬、吡洛芬、舒洛芬、氟比洛芬等。

双氯芬酸(双氯灭痛、扶他林)、甲芬那酸(甲灭酸)、氯芬那酸(氯灭酸)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双氯芬酸是NSAIDs中作用较强的一种,它对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等。

临床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创伤、劳损后等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

美洛昔康

对COX-2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

塞来昔布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COX-2)来抑制前列腺素生成。临床主要用于缓解骨关节炎、成人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成人急性疼痛。

二、抗痛风药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沉积。痛风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关节炎。

1.秋水仙碱

抑制痛风急性发作时粒细胞的浸润和吞噬功能,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消炎作用,用药后数小时关节红、肿、热、痛即行消退。对血中尿酸浓度及尿酸的排泄没有影响,对慢性痛风、一般性疼痛及其他类型关节炎无效。不良反应较多,常见消化道反应,中毒时出现水样腹泻及血便、脱水、休克;对肾及骨髓也有一定损害作用。

2.别嘌醇

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使尿酸生成减少,避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

3.丙磺舒

口服吸收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5%-95%,大部分通过肾近曲小管主动分泌而排泄,因脂溶性大,易被重吸收,故排泄较慢。

本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对有机酸的转运,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可用于治疗慢性痛风。因无镇痛及消炎作用,故不适用于急性痛风。痛风治疗初期,由于尿酸盐自关节转运入血,可使痛风加重,增加饮水并碱化尿液可促进尿酸排泄。

另外,可竞争性抑制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在肾小管的分泌,提高这些抗生素的血药浓度,产生协同抗菌作用。

纠错评论责编:qingq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