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宫颈癌的病因:
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人乳头瘤病毒的关系:目前研究发现,子宫颈癌与HPV有直接的关系。其中,宫颈癌与高危型HPV16,18,33的感染有关。宫颈上皮内瘤变主要与HPV6、11、42、43、44的感染有关。性行为,包括多性伴侣、初次性交年龄过早。早年分娩、密产、多产。男性性行为及相关因素;吸烟、口服避孕药、社会经济状况及职业、疱疹病毒Ⅱ型及其他。
五、组织发生和发展
1.正常宫颈上皮的生理 宫颈上皮是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与宫颈管柱状上皮共同组成,两者交接部位在宫颈外口,称原始鳞-柱交接部或鳞柱交界。但此交接部并非恒定,当新生女婴在母体内受到胎儿-胎盘单位分泌的高雌激素影响时,柱状上皮向外扩展,占据一部分宫颈阴道部;当幼女期由母体来的雌激素作用消失后,柱状上皮退至宫颈管内。青春期和生育期,尤其是妊娠期,雌激素增多使柱状上皮又外移至宫颈阴道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柱状上皮再度内移至宫颈管。这种随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而移位的鳞-柱交接部称生理性鳞-柱交接部。在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性鳞-柱交接部间所形成的区域称移行带区。
在移行带区形成过程中,其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逐渐被鳞状上皮所替代。替代的机制有:①鳞状上皮化生:当鳞柱交界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移行带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开始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而被复层鳞状细胞所替代,此过程称鳞状上皮化生。化生的鳞状上皮既不同于宫颈阴道部的正常鳞状上皮,又不同于不典型增生,因此不能混淆。
②鳞状上皮化: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人柱状上皮与其基底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称鳞状上皮化。鳞状上皮化多见于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愈合后的上皮与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无区别。
2.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移行带区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特征是细胞内有糖原合成)对致癌物的刺激相对不敏感。但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代谢活跃,在一些物质(例如精子、精液组蛋白、阴道毛滴虫、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以及人乳头瘤病毒等)的刺激下,可发生细胞分化不良,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有丝分裂增加,形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根据异型细胞占据宫颈上皮层内的范围,CIN分为:CINⅠ级,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层的下1/3;CINⅡ且级,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层的下1/3-2/3;CINⅢ级,异型细胞几乎累及或全部累及上皮层,即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各级CIN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机会越多;级别越低,自然退缩机会越多。
3.宫颈浸润癌的形成 当宫颈上皮化生过度活跃,伴某些外来致癌物质刺激,或CIN继续发展,异型细胞突破上皮下基底膜,累及间质,则形成宫颈浸润癌。病理:
(1)鳞状细胞癌:占80%-85%。
1)巨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镜下早期浸润癌及极早期宫颈浸润癌,肉眼观察无明显异常,或类似宫颈糜烂,随着病变逐步发展,有以下4种类型:
①外生型:最常见。病灶向外生长,状如菜花又称菜花型。组织脆,触之易出血。
②内生型:癌灶向宫颈深部组织浸润,使宫颈扩张并侵犯子宫峡部。
③溃疡型:上述两型癌灶继续发展,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凹陷性溃疡或空洞样形如火山口。
④颈管型:癌灶发生在宫颈外口内,隐蔽在宫颈管;侵入宫颈及子宫峡部供血层以及转移到盆壁的淋巴结,不同于内生型,后者是由特殊的浸润性生长扩散到宫颈管。
2)显微镜检
①镜下早期浸润癌。
②宫颈浸润癌: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3级:I级:高分化;II级:中分化;III级:低分化。
(2)腺癌:约占15%。
1)巨检:来自宫颈管,并浸润宫颈管壁。
2)显微镜检:有下列3型。
①粘液腺癌:最常见
②宫颈恶性腺瘤:又称偏差极小的腺癌。
③鳞腺癌:来源于宫颈粘膜柱状细胞,较少见。
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及淋巴转移,血行转移极少见。
1.直接蔓延 最常见。
2.淋巴转移 当宫颈癌局部浸润后,即侵人淋巴管,形成瘤栓,随淋巴液引流到达局部淋巴结,在淋巴管内扩散。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分为一级组(包括宫旁、宫颈旁或输尿管旁、闭孔、髂内、髂外淋巴结)及二级组(包括髂总,腹股沟深、浅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3.血行转移 很少见。可转移至肺、肾或脊柱等。
临床分期:见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