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
第十二单元 防治原则
细目一 预防
含义:
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与发展。
内容: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要点一 未病先防
1.养生以增强正气;
2.防止病邪侵害。
1.养生以增强正气
顺应自然;
养性调神;
护肾保精;
体魄锻炼;
调摄饮食。
2. 防止病邪侵害
含义:要谨慎躲避外邪的侵害。
要点二 既病防变
含义: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内容:
早期诊治;
防止传变。
1.早期诊治
含义:疾病的初期,病位较浅,病情多轻,正气未衰,病较易治,因而传变较少。
意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止其深入传变或危变。
要点:要掌握好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传变的规律,病初即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
2.防止传变
含义:在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的基础上,阻截病传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疾病的发展。
内容:治疗肝病,常配以调理脾胃的药物,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细目二 治则
要点一 扶正祛邪
含义:
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使疾病早日向好转、痊愈的方向转化。
意义:
正能胜邪则病退,邪能胜正则病进。
1.基本概念
扶正
含义:用补法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用于虚证。
具体方法:如益气、滋阴、养血、益阳等。
实施手段:内服药、针灸、推拿、气功、食疗等。
祛邪
含义:用攻法祛除邪气,排除及削弱病邪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用于实证。
具体方法:发汗、涌吐、攻下、清热、活血、消导等。
实施手段:同扶正。
2.扶正祛邪的运用
要点二 标本先后
2.缓则治其本
适用范围:
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
举例:肺痨咳嗽,其本多为肺肾阴虚,故治疗应滋养肺肾之阴以治其本。又如在急性热病中后期,则应养胃滋肾等;气虚自汗,应补气以治其本。
3.急则治其标
标本取舍原则:标病急重,影响本病的治疗甚则危及生命,则当先治其标病。
举例:如肝病基础上的臌胀腹水,则当先治标病腹水;大出血的病人,应紧急止血以治标。
4.标本兼治
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
如气虚感冒、阴虚感冒应扶正祛邪,表里双解等。
要点三 调整阴阳
要点四 正治反治
2.反治
(1)含义:顺从病症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其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症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
(2)适用范围: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不完全符合的病证。这类情况较少见。
要点五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因时制宜
含义: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制订治疗用药的原则。
运用:春夏——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
秋冬——人体的肌肤致密,阳气内敛,少用苦寒伤阳药。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2.因地制宜
含义: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制订治疗用药原则。
运用: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病多风寒,治宜辛温。
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病多湿热,治宜苦寒。
3.因人制宜
含义: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订治疗用药原则。
运用:年龄——△老人多虚,治宜补法,实邪须攻,应兼顾扶正(老年慎泻)。
△小儿多伤食或寒温不调,慎用补法,勿投峻剂,药量轻用。(少年慎补)。
性别——妇女宜注意经带胎产等疾患。
体质——有强弱、偏寒偏热之别。
◇阳盛阴虚之体——慎用温热药。
◇阳虚阴寒之体——慎用寒凉药。
职业——脑力劳动者,治疗偏重扶正;体力劳动者,治疗偏重攻邪。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焚题库】药学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在线题库,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考试交流可以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1101346508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模拟考场 |
药学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考场在线测试 |
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