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二、肠扭转(插播)
(一)病因与分类(5)
分类依据 |
具体分类 | |
1.原因 |
(1)机械性(器质性) |
1)肠壁病变:最常见,如肿瘤、炎性狭窄等 |
2)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扭转、肠套叠等 | ||
3)肠腔堵塞:如寄生虫、粪块、异物等 | ||
(2)动力性(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所致) |
麻痹性:如腹部手术、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所致 | |
痉挛性 | ||
(3)血运性 |
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壁血运障碍,继而导致肠绞窄坏死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
机械性肠梗阻
1)肠壁病变:最常见——肿瘤、炎性狭窄。
2)肠管受压:粘连带压迫、肠扭转、肠套叠。
3)肠腔堵塞:寄生虫、粪块、异物。
肠套叠
分类依据 |
具体分类 |
2.肠壁血循环情况 |
单纯性:无肠管血运障碍 |
绞窄性:伴有肠壁血运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 |
分类依据 |
具体分类 |
3.梗阻部位 |
高位:空肠上段 |
低位:回肠末端和结肠 | |
4.梗阻程度 |
完全性:肠腔完全不通 |
不完全性:肠腔部分不能通过 | |
5.发展过程快慢 |
急性(多见) |
慢性,多为低位结肠梗阻 |
【回顾·】病因与分类(5)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临床表现
共同的表现:痛、吐、胀、闭(停止排气排便)
+腹部体征。
(1)症状——痛、吐、胀、闭
1)腹痛:
机械性肠梗阻:阵发性绞痛,伴肠鸣、腹部“气块”在腹中窜动。
◆剧烈的持续性腹痛——绞窄性肠梗阻。
◆胀痛——麻痹性肠梗阻。
2)呕吐:
早期——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进食即吐。
后期——反流性。
麻痹性——溢出性呕吐
·高位——早、频繁、吐出物少、多为胃十二指肠内容
·低位——迟、次数少、吐出物多、可为粪性
3)腹胀:
高位——不明显;
低位及麻痹性——全腹显著腹胀;
肠扭转:为闭袢性肠梗阻,腹胀不均匀。
4)排便排气停止:
完全性:不再排便排气。
高位梗阻与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可有少量排便。
(2)体征:
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逆蠕动波、有压痛。
肠鸣音亢进、气过水音或金属音。
绞窄性——腹膜刺激征,可触及肿块。肠鸣音
麻痹性——主要是腹膨隆。肠鸣音
(3)影像学检查:
常用——立位腹部透视或X线平片。
可见多数液气平面。
空肠黏膜环状皱襞可显示“鱼肋骨刺”状。
疑有肠套叠:钡灌肠摄片。
(4)实验室检查:
◆单纯性肠梗阻:早期(-)。病情发展、加重,有血液浓缩。
◆绞窄性肠梗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呕吐物和大便潜血(+)。
(三)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极其重要!
下列情况,考虑绞窄(7):
1.发病急骤、进展快、腹痛剧烈,持续性或阵发性转为持续性,有时出现腰背痛,呕吐出现早、重、频。
2.早期出现休克或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明显。
3.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和全身炎性反应(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4.腹部不对称隆起或触及孤立胀大肠袢。
5.血性呕吐物、血性胃肠减压液、血性黏液便、血性腹腔渗出物。
6.积极非手术治疗无效。
7.腹部X线片示孤立胀大肠袢不随时间而改变位置,有假肿瘤状影或肠间隙增宽。
怎么记?——原创记忆口诀()
腹痛剧烈持续疼,
呕吐出现早重频。
腹胀偏偏不对称,
大便呕吐为血性。
早期休克治无效,
腹膜刺激体温升。
孤立肠袢片中见,
腹腔积液现了身。
(四)机械性和麻痹性肠梗阻的鉴别
|
机械性 |
麻痹性 |
腹痛 |
阵发性绞痛,绞窄时为持续性剧痛 |
持续性胀痛,较轻 |
(五)高位与低位肠梗阻的鉴别
|
高 位 |
低 位 |
腹痛部位 |
中上腹 |
中下腹 |
(六)治疗
——原则:纠正全身病理生理变化+解除肠梗阻。
1.基本处理(无论是否手术,都需要):
(1)胃肠减压。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3)防治感染:抗生素——针对大肠杆菌和厌氧菌。
(4)对症。
2.解除梗阻
|
适应证 |
方法 |
非手术治疗 |
1.单纯性粘连性 |
①基本处理 |
【重要考点】肠绞窄的判断
①肠壁已呈黑色并塌陷;
②肠壁失去张力,无蠕动,肠管扩大,对刺激无收缩反应;
③相应的肠系膜终末小动脉无搏动,说明肠管已无生机。
手术 |
(1)非手术治疗无效; |
①解除病因 |
粘连松解;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肠切开取异物; |
②肠切除肠吻合术 |
用于肠管肿瘤、炎性狭窄、肠壁坏死; | ||
③短路手术 |
做梗阻近端与远端肠袢侧侧吻合术。适用于梗阻原因不能切除者(如肿瘤广泛浸润、肠粘连成团); | ||
④肠造口或肠外置术,二期手术治疗原发病 |
适用于一般情况极差或局部病变不能切除的低位小肠梗阻、急性结肠梗阻——目的:解除梗阻,使肠道通畅 |
插播——二、肠扭转
【大纲】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
·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扭转360°~720°——闭袢性肠梗阻。
·伴有系膜血管受压——肠绞窄。
·好发:小肠、乙状结肠和盲肠。
(一)病因
1.解剖因素:粘连、乙状结肠冗长、游离盲肠等。
2.物理因素:饱餐后、粪便、肿瘤等。
3.动力因素:强烈的蠕动或体位的突然改变。
(二)临床表现
1.小肠扭转
·青壮年,饱餐剧烈活动后。
①症状:起病急剧发展迅速,腹痛起自脐周,放射至腰背部,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呕吐频繁,并可出现早期休克。
②查体:腹部可触及有压痛的扩张肠袢。
③X线:液平面。
2.乙状结肠扭转
·有便秘习惯的老年人。
①症状:腹部持续胀痛,腹胀明显且不对称,停止排气排便。
②X线:巨大双腔充气的肠袢;
③钡剂灌肠——鸟嘴状改变。
3.盲肠扭转,少见。
①症状:腹痛、呕吐。
②体征:右下腹包块。
③X线:巨大的充气肠袢,钡剂灌肠显示钡剂在横结肠或肝区处受阻。
(三)治疗——急症手术(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易发生肠绞窄及肠坏死!)
1.若肠袢尚未坏死——扭转复位或固定。
2.已坏死——肠切除、肠吻合术。
3.乙状结肠扭转早期尚无腹膜刺激症状——试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或肛管置入减压以复位,但必须小心以防穿孔。
4.乙状结肠行单腔造口术,二期再行肠吻合手术。
【最后——肠梗阻·(七)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
1.肠管
(1)急性单纯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
梗阻部位以下:肠管空虚。
梗阻部位以上:肠蠕动增强,液体、气体积聚,肠管扩张、膨胀。
梗阻部位愈低、时间愈长,膨胀愈明显,肠壁变薄,肠腔压力增高,可使管壁发生血运障碍,有血性渗出物。
梗阻部位:可发生绞窄、穿孔——急性腹膜炎。
(2)麻痹性肠梗阻:
因小、大肠均无蠕动,全肠管扩张。
(3)慢性肠梗阻:
多为不完全性梗阻,肠壁可代偿性肥厚。
2.全身
(1)体液丢失:
生理状态:胃肠道每日约8000ml分泌液,绝大部分被再吸收。
肠梗阻后:
①不能进食、呕吐——胃肠道液体大量丢失;
②低位梗阻——肠液不能被吸收而潴留在肠腔内;
③肠管过度膨胀,肠壁水肿——血浆向肠壁、肠腔、腹腔渗出。
④肠绞窄——丢失大量血液。
结果——血容量减少及酸碱平衡失调——缺水、休克、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十二指肠第一段梗阻)或代酸。
重要:部位不同,电解质紊乱不同
(2)感染和中毒:
细菌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和细菌从肠内渗透至腹腔被吸收,引起严重化脓性腹膜炎和全身中毒症状。
(3)呼吸功能障碍:
因腹胀、膈上升,腹式呼吸减弱易致缺氧。
(4)休克:
早期:体液丢失——低血容量性休克;
后期:如有肠绞窄、坏死、穿孔或感染,大量毒素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反应——感染性休克、肾衰竭、呼吸衰竭乃至多器官衰竭综合征——死亡。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在线题库、最新考试动态,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741262248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焚题库】主治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模拟考场 |
主治医师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机考在线测试 |
主治医师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