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外科主治医师 >> 考试辅导 >> 外科主治医师辅导精华:局部麻醉

外科主治医师辅导精华:局部麻醉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17-08-04   【

1.局部解剖 脊柱由很多椎骨连接而成,各个椎骨的椎孔贯连构成椎管。脊髓位于椎管之中。在两个椎骨连接处的两侧各有一孔,称椎间孔,为脊神经通过的地方。

脊髓外被三层膜包裹:外层为脊硬膜,厚而坚韧;中层为脊蛛网膜,薄而透明;内层为脊软膜,有丰富的血管。在脊硬膜与椎管的骨膜之间有一较宽的间隙称为硬膜外腔,内含疏松结缔组织、静脉和大量脂肪,两侧脊神经即在此经过,向腔内注入麻醉药液,可阻滞若干对脊神经;脊硬膜与脊蛛网膜之间有一狭窄的腔,称为硬膜下腔。此腔往往紧贴一处,不能做脊髓麻醉之用;脊蛛网膜与脊软膜之间形成一较大腔隙,称为蛛阿膜下腔,内含脑脊髓液,向前与脑蛛网膜下腔相通,麻醉药注入此腔可向前、后阻滞若干对在此经过的脊神经根(图4-2-05)。

脊髓在腰荐部较粗大处形成腰膨大,腰膨大之后则逐渐缩小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圆锥周围发出较细长的荐、尾神经,共同形成所谓的马尾(图4-2-06)。

2.脊髓麻醉的技术操作

(1)硬膜外腔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extradural anesthesia)

注射部位:硬膜外腔麻醉的注射部位有三处,即第一、二尾椎间隙;荐骨与第一尾椎间隙;腰、荐椎间隙,其中以第一、二尾椎间隙最为常用。腰荐间隙处椎管位置较深,操作不便,但在此间隙麻醉后,可用于腹部手术。

图4-2-07图4-2-08图4-2-09

确定第一、二尾椎间隙位置最简便的方法是用一手举尾,上下晃动,用另一手的指端抵于尾根背部中线上,可探知尾根的固定部分与活动部分之间的横沟(即在第一、二尾椎间隙),在横沟与中线的相交点为刺入点(图4-2-07、图4-2-08)。针头垂直刺入皮肤后,再以45~60°向前下方推进针头,当感到阻力突然减退时,即可停止进针,确定在硬膜外腔后即可注入药液。注射剂量为:马、牛2%盐酸普鲁卡因10~15ml或1%~2%的盐酸利多卡因溶液5~10ml。

腰荐间隙硬膜外腔刺入点:马有两条线确定其位置,一条是沿椎骨棘突所引的中线,另一条是连接两髂骨内角的横线。两线的交点即为注射点;在牛,也应做两条线,第一条是沿棘突的正中线,另外一条线是两髂骨外结节的连线稍后方。

注射方法:用腰椎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后,徐徐推进针头,在穿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时可感到第一阻力突然消退,穿刺针即进入了硬膜外腔,即可注入药液(图4-2-09)。其注入药液的速度和压力与麻醉过程中的全身反应有一定关系,而与药液温度关系不大。一般按照15~20ml/min注入可防止全身情况的发生。

判定针头在硬膜外腔的方法:

①穿刺针通过黄韧带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感,阻力突然消失测定方法:当穿刺针芯抵达黄韧带时,使穿刺针连接生理盐水注射器或装空气的注射器,术者一面用力推动注射器针栓,一面将穿刺针缓慢向前推进,待穿刺针及注射器内的阻力突然小时时即表示针尖已进入硬膜外腔。

②负压试验:在穿刺针的针尾上滴一滴生理盐水,若针头在硬膜外腔时,由于负压作用,水滴就被吸进去。

③向硬膜外腔注入药液时,不觉得有阻力,推进时也无脑脊液抽出。

④气泡外溢试验:用注射器向穿刺针注入3~5ml气体,从针尾有气泡外溢。

注入量:马——2%盐酸普鲁卡因70~100ml;牛——2%的盐酸普鲁卡因80~120ml。

(2)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 anesthesia)

注射部位:在腰荐间隙,与牛的硬膜外腔麻醉穿刺点相同。

穿刺方法:按硬膜外腔麻醉方法进针,在穿刺过程中出现第一个阻力突然消失后,继续缓慢向深部推进针头,感到二次阻力消失时,可拔下针芯,透明清亮的脑脊髓液即可流出。连接玻璃注射器注入药液。注入药液需加温至35~38℃,若注入药液过凉,可引起动物全身发应,而注入药液的速度快慢对动物的影响不大。

脊髓麻醉的注意事项:

注入大量药液时要保持动物前高后低的体位,防止药液向前扩散,阻滞胸段的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或阻滞胸部神经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此外,还应该注意到侧卧保定的家畜,其下侧的麻醉效果往往较上侧为好。

脊髓麻醉,尤其是蛛网膜下腔麻醉,要求严密消毒,否则有可能引起脑脊髓的感染。

进针操作要谨慎,防止损伤脊髓,导致尾麻痹或截瘫等后遗症。

12
纠错评论责编:lzy080201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