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
本章内容
一、结核分枝杆菌
二、非典型(非结核)分枝杆菌
三、麻风分枝杆菌
关联记忆
图像记忆
对比记忆
分枝杆菌属
·细长或略带弯曲、呈分枝状生长的需氧杆菌。
·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与其染色性、抵抗力、致病性等密切相关。
·耐酸和抗酒精,一般不易着色;能抵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又称抗酸杆菌。
·通常无鞭毛,无芽胞和荚膜。
·引起的疾病均为慢性,有肉芽肿病变的炎症特点。
·无内外毒素,其致病性与菌体某些成分如索状因子、蜡质D及分枝菌酸有关。
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形态:细长或略带弯曲;培养基中可呈球状或丝状;陈旧培养物或干酪化的淋巴结中可见到分枝状排列。显微镜下常堆积成团、成束,排列无序,也有呈链状、索状。
染色:G+。抗酸染色红色。金胺“O”染色菌体可发荧光。
特殊结构:无鞭毛和芽胞,近年发现有荚膜。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
气体环境:专性需氧。
温度环境:35~40℃,最适35~37℃;pH6.5~6.8。
特殊:还需适当的湿度。
兼性胞内寄生菌。
少量铁质可使细菌产生分枝杆菌生长素,促进生长。
菌落特点:
生长缓慢,最快的分裂速度为18h一代。
固体培养基(罗氏培养基):需2~6周才能长出菌落。菌落呈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色,表面呈皱纹状,形似菜花。
液体培养基:生长较快,形成菌膜。有毒力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呈索状生长。
选择培养基:常用选择剂有结晶紫、孔雀绿、青霉素、萘啶酸、林可霉素、多黏菌素B等。
结核分枝杆菌——微生物检验及鉴定
·标本采集:应停药1~2d后再采集标本。采取能抑制污染菌的方法。若作分离培养,必须使用灭菌容器。
·形态学检查:
1)直接涂片:萋-尼(热染法)或Kinyoun(冷染法)抗酸染色,找抗酸菌。
2)集菌涂片:主要方法有沉淀集菌法和漂浮集菌法。
3)荧光显微镜检查法:金胺“O”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分枝杆菌可发出荧光。
·分离培养:人工、半自动、自动;噬菌体法。
生化试验(鉴定)
|
糖类 |
触酶 |
耐热触酶试验 |
聚山梨酯-80水解试验 |
耐热磷酸酶试验 |
尿素 |
中性试验 |
烟酸试验 |
硝酸盐 |
烟酰 |
结核分枝杆菌 |
- |
+ |
- |
- |
- |
+ |
+ |
|
|
|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
|
|
|
|
|
|
|
+ |
+ |
+ |
·基因快速诊断:PCR反向膜探针杂交,DNA探针,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高效液相色谱。
·耐药性:利福平耐药、链霉素、异烟肼。
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及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荚膜、索状因子、蜡质D及分枝菌酸。
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
·所致疾病:
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的肺结核最多见。肺外感染可发生在脑、肾、肠及腹膜等处。
Koch现象:结核的特异性免疫是通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所产生,称为Koch现象。
麻风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形态:较结核杆菌短而粗,
用药后断裂为颗粒状、链状。
排列:束状或团状排列。
染色:G+。
抗酸染色着色均匀。
用药后着色不均匀,称为不完整染色菌。
特殊结构:无动力、无荚膜和芽胞。
·培养特性
尚未人工培养成功,已用犰狳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
特殊:
典型的胞内寄生菌,该菌所在细胞胞质呈泡沫状,称麻风细胞。
麻风分枝杆菌——致病性及临床意义
·所致疾病:
麻风病:一种慢性传染病,早期主要损害皮肤、黏膜和神经末梢,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
人类是麻风分枝杆菌的唯一宿主,也是唯一传染源。
麻风病根据机体的免疫、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可将多数患者分为瘤型、结核样型和界限类综合征。
非典型(非结核)分枝杆菌
·除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均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或非典型分枝杆菌。
·染色性同样具有抗酸性亦称非结核抗酸菌。
·有14~17个非典型菌种能使人致病,以第Ⅲ群鸟-胞内分枝杆菌和第Ⅳ群偶发分枝杆菌及龟分枝杆菌为多。近年发病增多。
·可侵犯全身脏器和组织,以肺最常见,其临床症状、X线所见很难与肺结核病区别,而大多数非典型菌对主要抗结核药耐药。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在线题库、最新考试动态,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1101346508 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焚题库】主治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模拟考场 |
主治医师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机考在线测试 |
主治医师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