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临床检验技师 >> 模拟试题 >> 2020临床检验技士《检验基础》试题:第八章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检验基础》章节课后试题:第八章 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2019-09-18   【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为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肌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尿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1小时尿中有形成分计数成人女性红细胞<40000/h。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磷酸钙结晶常见于弱碱性尿、中性尿有非结晶形、粒状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蜡样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直观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属于非肾源性血尿。包括: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形态大小多见正常,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80%,非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50%。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主要是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正常人尿中无肾上皮细胞管型。在肾小管病变时易出现上皮细胞管型。肾移植患者尿中出现肾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指标之一。

  1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中单核细胞,体积为白细胞的2~3倍。尿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我国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取尿10ml,采用水平式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400g,离心5min。弃除上层尿,保留0.2ml尿沉渣,轻轻混匀后,取1滴(大约50μl)置载玻片上,用18mm×18mm或22mm×22mm的盖玻片覆盖后(注意防止产生气泡)镜检。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可见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液沉渣镜检时,应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分布情况,再转到高倍视野观察细胞,通常应观察10个高倍视野。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1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新鲜尿液中,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1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闪光细胞:急性肾盂肾炎时,在低渗条件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在高渗尿及酸性尿中,白细胞常萎缩,直径多为8~10μm。

  1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鳞状上皮细胞:形体扁平而薄,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最大,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褶;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两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或无核,为上皮细胞中胞核最小者,胞质丰富。

  1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脓尿:尿白细胞>5/HPF,称镜下脓尿。如尿乳白色含大量白细胞,甚至出现凝块,称为肉眼脓尿。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20、

  【正确答案】 B

  2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2种形态以上红细胞,如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等。

  2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小管上皮细胞:无。移形上皮细胞:无或偶见。鳞状上皮细胞:少见。

  2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胱氨酸结晶为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的薄片状结晶,由蛋白分解而来。正常尿中少见,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

  2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胱氨酸结晶为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的薄片状结晶,由蛋白分解而来。正常尿中少见,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

  2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草酸钙结晶为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有时呈菱形,偶见哑铃形或饼状,与红细胞相似。

  2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为蛋白分解产物。亮氨酸结晶呈淡黄色或褐色小球形或油滴状,并有密集辐射状条纹,折光性强。酪氨酸结晶为略带黑色的细针状结晶,成束、成团或羽毛状。可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

  2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胆红素结晶外形为成束的针状或小块状,黄红色,由于氧化有时可呈非结晶体色素颗粒。见于各种黄疸患者、肝癌、肝硬化和有机磷中毒等。

  2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尿路感染时,由于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等,使尿液pH增高,产生尿酸铵结晶。

  2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尿中无肾上皮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增多,常见于肾小管病变。

  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透明管型参考值为0~1/LPF。透明管型偶尔可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

  3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等,亦可见于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IgA肾病等。

  3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1)尿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尿蛋白质和T-H蛋白,是形成管型的基础物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管,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减低,过多的蛋白质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积聚。(2)尿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尿浓缩可提高尿蛋白的含量,盐类增多,而尿酸化后又促进蛋白凝固、沉淀,由溶胶变为凝胶并进一步固化,致使尿流速减慢,促使肾小管远端形成管型。(3)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病理情况下,也需要有交替使用的肾单位,使尿在肾单位的下部有足够停留时间,蛋白等物质才能浓缩、沉淀形成管型。

  3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颗粒管型中的颗粒来自崩解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现宽幅的颗粒管型(粗颗粒管型);如出现于慢性肾炎晚期,提示预后不良。

  3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胆红素管型:见于严重阻塞性黄疸患者,尿胆红素试验常强阳性,可伴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

  3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正常尿中无红细胞管型。病理情况: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

  3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正常尿无宽大管型。出现宽大管型,见于重症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尿早期、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表示预后不良,故又称肾衰管型)。

  3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小板管型:主要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二、A2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急性肾盂肾炎由细菌所致,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有些肾盂肾炎首发症状为血尿在急性期尿白细胞明显增多,还可见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多数有白细胞管型。

  三、B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女性阴道炎尿液可出现的细胞是大量白细胞伴有大量鳞状上皮细胞。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肾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的细胞是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低渗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膨胀,体积变大,不定形,无色。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酸性尿液中红细胞可存在一定时间,体积缩小。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高渗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皱缩,体积变小,星形或桑葚状。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大圆上皮细胞:为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胞体较大,如果在器官充盈时脱落,则胞体较大,约为白细胞的4~5倍,多呈不规则圆形,核较小,常居中;如在器官收缩时脱落,则胞体较小,约为白细胞的2~3倍,形态较圆。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略大于中性粒细胞(约为1.5倍);胞核圆形,核膜厚,核突出易见;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见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脂肪管型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崩解,大量的脂肪滴进入管型内而形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尿无宽大管型。出现宽大管型,见于重症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尿早期、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表示预后不良,故又称肾衰管型)。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透明管型一般呈规则圆柱体状,但大小、长短很不一致;通常两边平行,两端钝圆(但有时一端可稍尖细),平直或略弯曲,甚至扭曲,质地菲薄,但也有少许颗粒或少量细胞黏附在管型外或包含于其中;通常较窄而短,也有形态较大者;折光性较差,镜下观察时应将显微镜视野调暗,否则易漏检。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常尿中无脂肪管型。出现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可见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等,尤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正常尿中无白细胞管型。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

1234
纠错评论责编:zlq91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