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内科主治医师 >> 内科诊疗技术与常规 >> 内科诊疗常规:自发性气胸

内科诊疗常规:自发性气胸

来源:考试网    2017-08-04   【

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是指在无外伤及人为因素情况下脏层胸膜破裂,肺或支气管内的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的胸膜腔积气,是较常见的胸膜腔疾病,也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之一。本病男性较多,男女之比约为5:1,多见于20~30岁的青壮年,中老年人近年也有增多的趋势。

【病因】

1.胸膜下小气肿疱(bleb)或较大的气肿疱(bulla)破裂:此种情况多见于20~40岁的瘦长体形男性,常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过去由于常规胸片上不易发现病变,故称特发性气胸。现采用胸部CT和胸腔镜检查可发现很多病人脏层胸膜下存在气肿疱,常位于肺尖部。

2.肺气肿性大疱:多见于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时,肺泡过度充气,致肺泡破裂融合形成肺大疱,一旦邻近脏层胸膜的肺大疱破裂即可引起气胸。

3.肺结核:由于抗结核治疗的进展,肺结核导致的气胸已渐减少。但在儿童中肺结核仍是自发性气胸常见病因。

4.肺部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是儿童气胸最常见原因之一,其他感染性因素有肺脓肿、卡氏肺囊虫肺炎、艾滋病、肺包虫病和肺部真菌感染等。

5.肺部恶性肿瘤:如支气管肺癌和淋巴瘤等。

6.其他:包括一些少见的肺部疾病如囊性肺纤维化、弥漫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先天性肺囊肿等;还包括食管等邻近器官穿孔、胸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性气胸)、应用正压通气、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Marfan综合征、Ehler-Danlos综合征(皮肤弹力过度症)、家族性气胸等。 .

【病理】

根据病理生理变化,气胸可分为三种类型。

1.闭合性(单纯性)气胸:胸膜破口小,随肺萎缩而闭合,不再有空气漏人胸膜腔。胸膜腔内压力可升高,抽气后压力不再上升。

2.交通性(开放性)气胸:胸膜破口较大,或因胸膜粘连带妨碍肺脏回缩使裂口常开,气体经裂口自由进出。抽气后胸膜腔内压力很快回复至零并随呼吸上下波动。

3.张力性(高压性)气胸:破口形成单向活瓣,吸气时破口张开,空气进人胸膜腔,呼气破口关闭,气体不能排出,使胸膜腔内压明显增高。抽气至负压后,不久又恢复至正压。

【诊断】

1.症状:常在剧烈咳嗽、感染或痰栓引起支气管阻塞以及负重屏气后诱发以下症状。

(1)呼吸困难:与气胸发生的快慢、肺萎缩的程度、气胸类型和基础疾病等情况密切相关。轻者可无明显呼吸困难,重者甚至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

(2)胸痛:常为突然发生的尖锐或刀割样痛,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可伴放射痛。

(3)刺激性咳嗽:常为干咳,偶有少量血丝痰,可能来自肺破裂部位。

2.体征: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和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此外,右侧气胸时肝上界下降或消失。左侧气胸时心界不易叩出,气胸量少时可听到与心脏搏动一致的劈啪音(Hammam征)。重症可出现休克,此时应警惕血气胸存在。

3.胸部x线检查:为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可显示肺萎缩的程度、有元胸膜粘连、纵隔移位和胸膜腔内有无液体等。少量气胸可拍深呼气位胸片或健侧卧位胸片,以免漏诊。如胸片上在发病不久(例如数小时)即出现胸膜腔积液者应考虑出血可能。

4.动脉血气分析:严重呼吸困难者可考虑此项检查,有助于判断病情程度和指导治疗。

5.胸腔穿刺测压:多在胸腔穿刺排气同时进行,可确定气胸类型。

6.胸腔镜检查:对于气胸持续3个月以上的慢性气胸或反复发作的复发性气胸,可通过胸腔镜窥视胸膜及肺表面情况,指导治疗。

7.其他:有条件时胸部薄层CT检查以了解胸膜下肺大疱情况。

8.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或休克可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但心肌梗死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易患因素,胸痛常位于胸骨后,体检心界向左扩大,心音低钝或有左心功能不全的体征。两者不能区别时应及时行床边心电图和胸片检查。

(2)急性肺梗死:病人也可出现突发呼吸困难和胸痛,但多有长期卧床、下肢或盆腔静脉炎或骨折等病史,伴有发热、咯血和紫绀等,听诊肺部可闻及湿性哕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P2)亢进,胸片检查示肺部楔形阴影等有助于鉴别。

(3)中央型肺癌:起病缓慢的大量气胸在胸片上可表现为肺门区块状阴影,边缘呈弧形或分叶状,有时被误诊为中央型肺癌。仔细阅读胸片气胸区无肺纹理,有助于诊断。

(4)肺大疱:局限性气胸可与肺大疱混淆,但肺大疱多缓慢起病,气急通常不十分明显,胸片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可见细小条纹影,在肺尖或肋隔角可看到肺组织。

(5)其他疾病:如干性胸膜炎、消化性溃疡穿孔、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可因突起胸痛、腹痛或呼吸困难与自发性气胸相混淆,应予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吸氧、止痛和镇咳治疗,防治便秘。开放性、张力性气胸或有继发感染时,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

2.排气治疗:

(1)肺压缩<20%且无呼吸困难表现者,不需抽气,胸膜腔内气体可在2~3周内自行吸收。肺压缩>20%,或症状明显者,宜抽气治疗,大量气胸可每日或隔日抽气1次,每次抽气不超过1L,直至肺大部分复张。

(2)抽气效果不良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排气,如l周左右仍不能复张者,可加用负压持续吸引,直至肺复张。也可鼓励病人作用力呼气动作,如吹气球,以促进肺复张。

(3)张力性气胸时须立即采取排气措施。紧急情况下可将消毒粗针头尾部扎一橡皮指套,末端剪一小口形成单向活瓣,甚至连此也可暂省去,直接插人胸膜腔作临时简易减压排气,以缓解症状。有条件时宜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必要时也可加用负压持续吸引。

(4)有条件时可在胸腔镜下采用电灼凝固或激光凝固治疗。也可局部喷射组织粘合剂(如碘化滑石粉等)。

3.手术治疗:经过上述积极治疗,肺仍长期不能复张,考虑有支气管胸膜瘘持续存在,或由于胸膜粘连带使胸膜破口长期不能愈合,或反复发生气胸者,可采用手术修补或烙断粘连带并行胸膜粘连术等。

4.胸膜粘连术:主要用于不能手术治疗的复发性气胸。通过胸膜腔插管或在胸腔镜直视下,注人粘连剂(如四环素粉针剂、无菌精制滑石粉、50%葡萄糖、普鲁卡因,也可注入支气管炎疫苗、卡介苗或纤维蛋白原等生物制剂),产生无菌性炎症,使两层胸膜广泛粘连,闭锁胸膜腔防止气胸复发。

5.并发症及其处理:

(1)血气胸:自发性气胸伴胸膜腔内出血多由于胸膜粘连带内血管撕裂所致,需紧急临床处理。在胸膜腔诊断性穿刺抽出血液后,应立即采取胸腔闭式引流,使肺尽早复张,达到止血目的,同时积极补充血容量,防止血压下降和休克。如经治疗后胸膜腔内仍出血不止或休克难以纠正者,应及早手术,结扎出血灶,修补胸膜裂口,清除积血并行胸膜粘连术。机化性血胸可择期手术行胸膜剥离。

(2)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多见于张力性气胸,尤其在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术后。单纯皮下气肿可暂不处理,但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纵隔气肿时,吸人较高浓度的氧可以增加纵隔内氧含量,有利于气体吸收,严重者可作锁骨上窝穿刺或切开排气。

【预后】

预后与原发病、基础肺功能情况、气胸类型和有无并发症有关。无并发症者死亡率达5%~10%。即便气胸消失后,复发率也较高。

纠错评论责编:lzy080201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