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临床检验技师 >> 模拟试题 >> 2019主管检验技师试题之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

2019临床主管检验技师血液学检验试题之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2019-01-04   【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PC在PS的辅助下,形成FPS-APC-磷脂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以灭活FⅤa、FⅧa;抑制FⅩ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激活纤溶系统;增强AT-Ⅲ与凝血酶的结合。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小板黏附功能是指血小板粘着于血管内皮下组分或其他异物表面功能,参与的主要因素有:胶原、vWF、GPⅠb/Ⅸ复合物、GPⅠa/Ⅱa复合物。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细胞外衣(糖萼,glycocalyx)覆盖于血小板的外表面,主要由糖蛋白(glycoprotein,GP)的糖链部分组成,是许多血小板受体(如ADP、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等)所在部位。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小板黏附是指血小板粘着于血管内皮下组分或其他异物表面的功能。参与的主要因素有胶原、vWF、GPIb/Ⅸ复合物、GPⅠa/Ⅱa复合物。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液黏度随其切变率的改变而改变。在低切变速率下,全血黏度高;在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低。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小板的诱导剂主要有ADP、胶原、凝血酶、肾上腺素、AA等。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小板能充填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脱落所造成的空隙,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过程,故能增强血管壁的抗力,减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骨架系统和收缩蛋白:电镜下,血小板的胞质中可见微官、微丝及膜下细丝等,它们构成血小板的骨架系统,在维持血小板的形态、释放反应和收缩中起重要作用。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形成血小板团块的功能,参与的主要因素有:诱导剂、GP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Ca2+离子。诱导剂有:ADP、胶原、凝血酶、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小板的黏附功能:血小板黏附是指血小板黏着于血管内皮下组分或其他异物表面的功能。参与的主要因素有胶原、vWF、GPIb/Ⅸ复合物、GPIa/Ⅱa复合物。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与血小板Ⅸ形成复合物,是vWF的受体,参与血小板的粘附反应。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小板发生聚集和释放反应,主要取决于血小板膜特异受体GPⅡb/Ⅲa复合物。

  1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红细胞数量与血液粘度成正比;红细胞体积越大,血液粘度越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低,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越大使血液粘度增高。

  1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接触凝血因子:包括经典FⅫ、FⅪ和激肽系统的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接触反应启动内源凝血途径,并与激肽、纤溶和补体等系统相联系。

  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静止血小板的磷脂酰丝氨酸(PS)分布在细胞膜的内侧,当血小板被激活时,PS翻转向外侧,成为血小板第3因子(PF3)。PF3为凝血因子(因子ⅠXa、Ⅷa、Ⅴa)的活化提供磷脂催化表面。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Ⅲ的释放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包括因子Ⅲ、Ⅶ和Ca2+之间的相互作用。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小板被激活时,磷脂酰丝氨酸(PS)翻转向外侧,成为血小板第三因子(PF3),PF3为凝血因子(因子Ⅸa、Ⅷa、Ⅴa)的活化提供磷脂催化表面,发挥止血作用。

  1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小板的细胞器和内容物中有许多细胞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a颗粒、致密颗粒和溶酶体颗粒3种。其中,a颗粒含量最多,估计每个血小板中约含100个。3种颗粒中含有多种物质与血小板功能相关。致密颗粒中含有ADP、ATP、5-HT(5-羟色胺)、Ca2+、抗纤溶酶和焦磷酸盐,不含β-TG(β-血小板球蛋白)。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GPⅡb-Ⅲa复合物是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参与血小板凝集反应。

  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蛋白C系统包括蛋白C、蛋白S、血栓调节蛋白(TM)及活化蛋白C抑制物。

  2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小板计数参考值为(100~300)×109/L。

  2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内源凝血途径(intrinsicpathway)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2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凝血过程中,起反馈加速(催化)的因子是凝血酶。

  2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外源凝血途径是指从TF释放到TF-FⅦ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2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理论上任何途径的血小板聚集过程都涉及血小板活化,最终归之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凝血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凝血酶是最强的血小板活化剂。

  2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在黏附过程中,起vWF的受体作用。

  2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①血细胞因素:红细胞数量与血液黏度成正比;红细胞体积越大,血液黏度越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低,血液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越大使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数量增加、黏附及聚集性增高均可使血液黏度增高。白细胞。②血浆因素:血浆是牛顿液体。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以及血脂增高均可使血液黏度增高。③其他因素:温度、性别、pH及渗透压均影响血液黏度。

  2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个,除因子Ⅲ存在于全身组织中,其余均存在血浆中。

  2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形成血小板团的功能。参与的主要因素有诱导剂、GP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Ca2+。诱导剂主要有ADP、胶原、凝血酶、肾上腺素、AA等。

  3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液黏度随其切变率的改变而改变。在低切变速率下,全血黏度高;在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低。

  3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阿司匹林因其可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TXA2的生成,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3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内源凝血途径(intrinsicpathway)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首先反应的是Ⅻ因子被激活。

  3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凝血酶与TM以1:1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者使PC释放出小肽,生成活化蛋白C(APC)。

  3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组织损伤后所释放的组织因子,即因子Ⅲ,进入血液后,其磷脂部分与钙离子及Ⅶa形成复合物,从而激活因子Ⅹ变为Ⅹa。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3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内源凝血途径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外源凝血途径是指从TF释放到TF-FⅦ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共同凝血途径是指由F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是内外源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3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小板粘附是指血小板粘着于血管内皮下组分或其他异物表面的功能。参与的主要因素有胶原、vWF、GPIb/Ⅸ复合物、GPIa/Ⅱa复合物。

  3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主要是通过粘附功能、聚集功能、释放反应、促凝功能、血块收缩功能和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等来完成的。

  3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子)通过γ羧基谷氨酸与Ca2+结合,再与磷脂结合,这是依K因子参与凝血反应的基础。

  3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内源凝血途径:内源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外源凝血途径:外源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是指从TF释放到TF-FⅦ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4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小板粘附是指血小板粘着于血管内皮下组分或其他异物表面的功能。

  二、B

  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①血细胞因素:红细胞数量、体积、变形能力、聚集性,血小板的数量和白细胞。②血浆因素:血浆是牛顿液体。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以及血脂增高均可使血液黏度增高。③其他因素:温度、性别、pH及渗透压均影响血液黏度。

  2、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与血小板聚集的主要因素有诱导剂、GP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Ca2+。诱导剂主要有ADP、胶原、凝血酶、肾上腺素、AA等。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正常的抗凝血机制是由细胞和体液两方面的因素来完成的。蛋白C系统是体液抗凝作用的一部分,包括蛋白C、蛋白S、血栓调节蛋白及活化蛋白C抑制物。

  3、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内源凝血途径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4、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纤溶抑制物:包括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和α2抗纤溶酶(α2-AP)。PAI能特异性与t-PA以1:1比例结合,从而使其失活,同时激活PLG。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抗血液凝固系统包括:①抗凝血酶Ⅲ;②蛋白C系统;③其他抗凝物质,包括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肝素辅因子Ⅱ(HCⅡ)、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2巨球蛋白(α2-M)和C1-抑制剂(C1-INH)。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tIPA激活纤溶酶原,此过程主要在纤维蛋白上进行。

  5、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抗凝血酶Ⅲ(AT-Ⅲ)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是肝素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分子中有肝素结合位点和凝血酶结合位点。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经典FⅫ、FⅪ和激肽系统的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IIMWK)都属接触凝血因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接触反应启动内源凝血途径,并与激肽、纤溶和补体等系统相联系。FⅫa为内源性纤溶的激活物。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U-PA可以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而不需要纤维蛋白作为辅因子,为外源性纤溶的激活物。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蛋白C系统包括蛋白C、蛋白S、血栓调节蛋白及活化蛋白C抑制物。PC和PS均由肝脏合成,是依赖维生素K的抗凝物质。

1234
纠错评论责编:zlq91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