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病 因
(一)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因
1.主动脉瓣膜病变 风湿病为最常见的病因。
2.感染性心内膜炎
3.先天畸形 二叶、三叶主动脉瓣叶畸形或缺陷、先天主动脉瓣穿孔、室间隔穿孔累及主动脉瓣根部。
4.主动脉瓣黏液样病变致主动脉瓣脱垂、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钙化。
5.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6.升主动脉根部病变 梅毒性主动脉炎、马方综合征、大动脉炎、强直性脊柱炎。
(二)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因
1.感染性心内膜炎。
2.主动脉夹层破裂累及主动脉瓣和瓣环。
3.人工瓣膜裂开。
4.创伤。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急性:重者出现急性左心衰
2.慢性:
早期可无症状
中度以上有心悸、头颈部搏动感
晚期出现左室衰竭
小结:几种重要的脉
名称表现提示疾病
交替脉脉搏强弱交替严重左心衰
奇脉吸停脉心脏压塞(大量心包积液)
短绌脉脉率小于心率房颤
水冲脉脉象似潮起潮落脉压增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
2.心脏体征:
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
叩诊:心浊音区向左下扩大,呈“靴形心”
听诊:S1↓、S2↓
胸骨左缘第3肋间--叹气样舒张早期杂音;
重度主漏,心尖部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
(Austin-Flint杂音)
辅助检查 :超声
胸片:左室大,左下移位——主动脉型心脏呈靴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
小结:几种心型
左室大,左下移位——靴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
左房、肺动脉扩大,心腰部饱满——呈梨形心脏(二尖瓣狭窄)
心包积液——烧瓶状
治疗
(1)外科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或主动脉瓣修复术)为根本措施。
(2)内科治疗:一般仅为术前准备过渡措施
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见致病微生物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指病程<6周。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约占50%,其次为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等。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指病程>6周。主要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约占65%。
特征 |
急 性 |
亚 急 性 |
中毒症状 |
明 显 |
轻 |
病程 |
数天至数周 |
数周至数月 |
感染迁移 |
多 见 |
少 见 |
病 原 体 |
金 葡 菌 |
草绿色链球菌 |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
A.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绿脓杆菌
E.军团菌
【答案】B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相关因素
赘生物分布特点:
①多见于二尖瓣及主动脉瓣;
②多见于关闭不全;
③多分布于关闭不全、室房缺的低压腔一侧。
如何找到低压腔?——看血流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可引起栓塞
B.以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上最为常见
C.易发生于室缺的左心室心内膜上
D.易发生在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的心房面
E.赘生物≥10mm时,易发生动脉栓塞
【答案】C
评:流向谁,附着谁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发热 、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盗汗、头痛、背痛、心衰和栓塞症状。
2.心脏杂音
基础心脏病
继发瓣膜损害
3.周围体征:
Roth斑:视网膜卵圆出血斑,中央为白色
4.动脉栓塞:脑 心脏 脾 肾 肠系膜 四肢 肺栓塞
5.非特异性症状
1).脾大
2).贫血
3).杵状指/趾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培养
·亚急性
①未经治疗:第1日间隔1小时采血,共3次培养;次日无细菌生长再采血3次即开始治疗。
②已用抗生素:停药2~7日后采血;
·急性:入院后,每次间隔0.5~1小时,共3~5次。之后马上治疗。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是( )
A.血培养
B.血沉
C.血象
D.超声心动图
E.血清免疫学检查
【答案】A
为明确诊断抽血培养的最佳时间是( )
A.先用抗生素3天,体温不退时抽取
B.停用原用的抗生素2天后,抽取3~5次血培养
C.抗生素应用前,在第一日间隔1小时采血一次,共3次
D.原先抗生素可继续应用,抽取3次血培养
E.停用抗生素1~2周后抽取血培养3~5次
【答案】C
2.心脏彩超※
基础疾病:瓣膜病、先心病
赘生物:经胸壁 50%~75%;经食道 95%
心内并发症:瓣膜关闭不全、穿孔、腱索断裂、瓣周脓肿、心包积液。
诊断
Duke诊断标准
1.主要诊断标准——血培养、超声发现赘生物、新的关闭不全。
①两次血培养阳性,而且病原菌完全一致,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
②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或新的瓣膜关闭不全。
2.次要诊断标准:
①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②发热,体温>38℃;
③血管现象:栓塞、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瘀点及Janeway损害;
④免疫反应: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及类风湿因子阳性;
⑤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⑥超声心动图发现符合IE,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Duke诊断标准中次要标准的内容( )
A.发热
B.风湿性心脏病
C.Osler结节
D.脾大
E.Janeway损害
【答案】D
并发症
心脏并发症
栓塞
细菌性动脉瘤
转移性脓肿
治疗
抗生素治疗原则
(1)早期应用 ,在连续送血培养3~5次后即开始治疗。
(2)选用杀菌药物 。
(3)病原菌不明时,急性患者选用针对金葡菌、链球菌、革兰阴性菌敏感的广谱抗生素;亚急性者选用针对大多数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病原菌明确后应根据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用。
(4)剂量足 。
(5)给药方式以静脉途径 给予。
(6)疗程要长 ,一般以4~6周以上为宜。
下列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治疗中,不对的是( )
A.早期应用
B.小剂量,长程治疗
C.静脉用药为主
D.急性者应用针对金葡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广谱抗菌治疗
E.亚急性者采用针对包括肠球菌在内的链球菌的抗生素
【答案】B
抗生素的选用
(1)经验治疗:青霉素1O00万~2400万IU,或加用庆大霉素8万~16万IU/日。
(2)已知致病微生物时的治疗
1)对青霉素敏感细菌: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或耐药者可选用万古霉素30mg/(kg·d)。分二次给药。
2)葡萄球菌:萘夫西林或苯唑西林2g,Q4h或头孢唑林,2g,Q8h。入上述药物均无效,可选用万古霉素。
3)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
外科治疗
1.继发于瓣膜重度反流致顽固性心力衰竭。
2.持续性菌血症或反复复发。
3.虽充分抗生素治疗,但反复发作动脉栓塞。
4.超声心动图示赘生物大(≥1Omm)。
5.心肌及/或瓣周脓肿。
6.人工瓣膜不稳定,霉菌性心内膜炎 。
预后与预防
未治疗的急性患者几乎均在4周内死亡。除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所致的心内膜炎外,大多数患者可获细菌学治愈
死亡原因:心力衰竭、栓塞、细菌性动脉瘤破裂、肾功能衰竭。
预防措施:注意口腔卫生,进行拔牙、各种检查、手术时,均应在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