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 考试试题 >> 2019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肾系病证强化题:水肿

2019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肾系病证强化题:水肿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19-03-12   【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金匮要略》之风水、皮水多属此类。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水肿与鼓胀二病均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白光)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水肿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在《内经》时代,对水肿病的发病已认识到与肺、脾、肾有关。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水肿时应进低盐饮食,每天摄取食盐2~3g。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水肿之肾阳衰微证

  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光)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水肿之湿热壅盛证

  证候主症: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代表方:疏凿饮子加减。

  二、A2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水肿之水湿浸渍证

  证候主症: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代表方: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患者因皮肤疮疡破溃而引发水肿,肿势自颜面而渐及全身,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证属湿毒浸淫证,其治法是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湿毒浸淫,损伤肺脾三焦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出现水肿,肿势自颜面渐及全身,小便不利,辨证属于湿毒浸淫证,其治法为宣肺解毒,利湿消肿,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三、A3/A4

  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可知该患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为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症状:早期可有乏力、疲倦、腰部酸痛、纳差等,不同程度水肿,眼睑、面部、下肢多见水肿,活动后水肿明显。常有尿蛋白和血尿。蛋白定量可超过150mg/24h,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24h。离心后尿沉渣检验,每高倍视野大于3个红细胞,有时见红细胞管型。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水肿风水相搏证: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水肿风水相博证治法为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水肿风水相搏证治疗首选越婢加术汤加减。

  四、B

  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水肿之湿热壅盛证

  证候主症: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代表方:疏凿饮子加减。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水肿之水湿浸渍证

  证候主症: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代表方: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12
纠错评论责编:zlq91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