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浊液中分散相乳液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称为
A、絮凝
B、乳析
C、破裂
D、分层
E、转相
参考答案: C
题目解析:破裂:乳剂中液滴聚集后乳化膜破裂,液滴合并,并与分散介质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导致乳剂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乳化剂的稳定性被破坏。
焚题库推出各科目考试题库,包含模拟、强化试卷以及考前抢分试卷,考生加入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每日一练免费打卡!
2.A、絮凝
B、酸败
C、破裂
D、分层
E、转相
第1题O/W型乳剂转成W/O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
参考答案: E
题目解析:转相:系指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使乳剂类型改变的现象,主要由乳化剂的性质改变引起。
第2题乳剂中液滴聚集后乳化膜破裂,液滴合并,并与分散介质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
参考答案: C
题目解析:破裂:乳剂中液滴聚集后乳化膜破裂,液滴合并,并与分散介质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导致乳剂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乳化剂的稳定性被破坏。
3.乳剂放置后,有时出现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称为
A、絮凝
B、乳剂败坏
C、破裂
D、转相
E、分层
参考答案: E
题目解析:分层:系指乳剂放置后出现的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密度差异。分层的乳剂经振摇后可恢复分散状态。减小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都可以减慢分层速度。
4.A、3~8
B、15~18
C、13~16
D、8~16
E、7~9
第1题W/O型乳化剂的HLA值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O/W型乳剂基质的软膏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HLA值为8~16),以及保湿剂、防腐剂等附加剂组成;W/O型乳剂基质的软膏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HLA值为3~8),以及防腐剂等附加剂组成,由于外相为油相,不需添加保湿剂。采用乳化法制备。制备时,应根据组方中药物、乳化剂和附加剂的脂溶性或水溶性,分为油相或水相,分别加热熔融,混合时一般采取内相加至外相的方法,边加边搅拌,至乳化完全,放冷即得。
第2题润湿剂的HLA值
参考答案: E
题目解析:疏水性药物制备混悬液时,必须加入润湿剂以利于分散。常用的润湿剂为甘油、乙醇,以及HLA值为7~9的表面活性剂。
5.A、新生皂法
B、两相交替加入法
C、机械法
D、湿胶法
E、干胶法
第1题将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是
参考答案: D
第2题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 C
第3题经搅拌或振摇使两相界面生成乳化剂,制成乳剂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乳浊液型药剂的制法
(1)干胶法:系指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
(2)湿胶法:系指将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
(3)新生皂法:系指经搅拌或振摇使两相界面生成乳化剂,制成乳剂的方法,例如石灰擦剂的制备。
(4)两相交替加入法:系指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油或水,边加边搅拌,制成乳剂的方法。
(5)机械法:系指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
6.A、絮凝
B、酸败
C、破裂
D、分层
E、转相
第1题乳剂受外界因素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
参考答案: B
题目解析:酸败:系指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或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通常可加入抗氧剂以防止氧化变质,加入防腐剂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第2题乳滴聚集成团但保持乳滴的完整分散体而不呈现合并现象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絮凝:系指分散相的液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絮凝的产生与分散相液滴表面电荷的减少有关,乳剂中加入电解质或离子型乳化剂均可能影响液滴带电荷情况。同时絮凝与乳剂的黏度、流变性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7.A、机械法
B、干胶法
C、湿胶法
D、新生皂法
E、两相交替加入法
第1题将油相、水相、乳化剂混合后应用乳化机械所提供的强大乳化能而制成乳剂的制备方法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机械法:系指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用机械法乳化,一般可不考虑混合次序。
第2题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
参考答案: B
题目解析:干胶法:系指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应掌握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乳化植物油时一般为4:2:1,乳化挥发油时为2:2:1,乳化液状石蜡时为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