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资格考试

导航

成语嗟来之食的典故

来源 :华课网校 2024-06-21 00:05:03

嗟来之食,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意为“来者不拒,随便吃”,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饥饿时所采取的吃食方式。嗟来之食的典故源于《左传》中的一个故事。

公元前632年,晋国国君重耳被其弟所逼,被迫流亡到鲁国。在流亡途中,重耳和他的随从们遭遇了饥饿和疲劳。他们找到了一处农家,请求农家提供一些食物。但是,农家却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称自己家里已经没有多余的食物了。于是,重耳只好吃一些路边的野果和草根。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了晋国的国君。他为了感谢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特意发布了一道命令,号召晋国百姓每年都要在重阳节时向路边行人提供馈赠,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并且,他还规定了一些限制,例如,每份馈赠不得多于三品,每品不得超过三斤。这样,重耳就把他吃过的嗟来之食转化为了一种令人感激的传统风俗。

从此以后,重阳节成了晋国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互相馈赠,表达感恩之情。嗟来之食成为了一种不仅仅是饥饿时随意吃东西的行为,而是一种表达感恩和回报社会的精神。

如今,嗟来之食已经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饥饿时所采取的吃食方式,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感恩和回报社会的精神。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