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关节炎
一、定义
化脓性关节炎是指细菌引起的关节内化脓性感染,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好发于髋关节和膝关节,以单侧多见。
二、病因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传播途径:
1、血源性: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内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关节内;
2、邻近关节附近的化脓性病灶直接蔓延至关节腔内
3、创伤性:细菌通过创伤性创口直接进入关节引起感染
4、医源性:关节手术或关节穿刺后发生的感染
三、病变过程
分期 |
炎症部位 |
屏障功能 |
关节液 |
关节软骨 |
预后 |
浆液性 渗出期 |
滑膜浅层 |
有 |
稀薄浆液状RBC,WBC |
未破坏 |
好 |
浆液 纤维素性渗出期 |
滑膜、关节 |
无 |
粘稠,富含炎症细胞,脓细胞和纤维蛋白 |
降解 |
差 |
脓性 渗出期 |
骨端松质骨 |
无 |
浓稠黄色,脓性渗出液 |
严重破坏 |
更差 |
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培养可阳性。
(2)关节滑液检查 宜尽早进行。①滑液为浆液性或脓性,白细胞计数总数常大于50×109/L,中性粒细胞大于80%。②革兰染色可找到细菌。细菌培养阳性,如为阴性,应重作并行厌氧菌培养,同时作药敏试验。
(3)关节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关节腔结构,采取滑液或组织检查。
2.X线检查
X线检查时,在早期由于关节液增加而关节囊肿胀,间隙增宽,骨端逐渐有脱钙现象。如关节面软骨有破坏,则关节间隙变窄。有时可并发骨骺滑脱或病理性脱位。较晚期,关节面软骨下骨呈反应性增生,骨质硬化,密度增加。最后关节软骨完全溶解,关节间隙消失,呈骨性或纤维性强直,或并发病理性脱位。
五、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疑有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病人应作血液及关节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X线检查仅见关节肿胀;稍晚可有骨质脱钙,因软骨及骨质破坏而有关节间隙狭窄,晚期可发生关节骨性或纤维强硬及畸形等,有新骨增生现象,但死骨形成较少。
六、治疗
1.一般治疗
(1)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采用皮肤牵引或石膏托板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
(3)积极锻炼;
(4)关节穿刺引流,用生理盐水冲洗。
2.药物治疗
(1)使用有效抗生素 急性期,需静脉给药,感染控制后,改为口服。
(2)关节穿刺 抽液、冲冼、注入有效抗生素,至关节无渗液为止。
3.手术治疗
(1)应做好初期外科处理 预防关节感染。
(2)局部治疗 包括关节穿刺,患肢固定及手术切开引流等。如为闭合性者,应尽量抽出关节液,再注入抗生素,每日进行一次。如为脓汁或伤后感染,应及早切开引流,伤口也可用抗菌药物滴注引流法处理,或局部湿敷,尽快控制感染。患肢应予适当固定或牵引,避免感染扩散,并保持功能位置。防止挛缩畸形,或纠正已有的畸形,一旦急性炎症消退或伤口愈合,即开始关节的自动及轻度的被动活动,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但也不可活动过早或过多,以免症状复发。
七、护理评估
局部情况:患处关节有无红、肿、热、痛及活动障碍,关节是否处于半屈曲位,患肢能否负重。
全身情况:①是否有寒战、高热、神志有无改变,以判断有无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②营养状况:是否消瘦或贫血,以便指导饮食,纠正营养失调。
既往健康状况:是否体健,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康复的期望值。
辅助检查:x线、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血沉,关节穿刺液的量,涂片及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
八、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饮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
3.体位:卧硬板床休息;并发肺部感染时半坐卧位,以利于咳嗽咳痰。
4.伤口护理:确保伤口灌洗引流通畅,防止逆行感染
5.皮肤护理:①保持灌洗引流通畅,保持床单元及皮肤清洁。②定时翻身拍背。③加强营养
6.预防病理性骨折:由于骨质受炎症侵犯后,髓腔破坏,骨质疏松,一旦局部缺乏保护,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预防: ①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②移动患肢时稳、准、轻。
③观察邻近关节是否有红、肿、热、痛及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病灶转移,警惕骨组织感染后发生骨质疏松及破坏而骨折。
7.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
①肢体位置,患肢制动,保持患肢关节功能位,以防感染扩散,减轻肌肉痉挛及疼痛,防止畸形及病理脱位,减轻对关节软骨面的压力及软骨破坏,防止非功能性痉挛或僵直。
②关节活动:一旦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未明显破坏者,体温平稳后两周,即可逐渐进行关节伸屈练习。关节腔灌洗管拔除后,开始主动练习关节功能活动,做股四头等长收缩练习;拔管后5-7日,做关节屈曲运动。根据关节功能改善及肌力恢复及肌肉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功能锻炼贵在坚持,知道恢复正常活动为止。
③理疗:红外线理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7-10日为一个疗程。
九、出院指导
1、多食牛奶、瘦肉、鸡蛋及豆类等营养丰富且易消化之食物;
2、出院时仍需外固定者,继续保持患肢功能位;
3、遵医嘱坚持使用抗生素至临床症状消失后2周~3周,不可随意更换和滥用药物,以免产生耐药
4、复诊 患处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及高热、关节功能障碍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