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 考试辅导 >> 2020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肝胆疾病》考点:黄疸

2020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肝胆疾病》考点:黄疸

来源:考试网    2019-12-09   【

  细目二 黄疸

  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 ,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病证。本病的证候特征是目黄、身黄、小便黄,以目睛发黄最为突出

  要点一 概述

  黄疸在古代亦称黄瘅,由于疸与瘅通,故其义相同。本病包括阳黄、阴黄与急黄 。阳黄,黄色鲜明,伴有发热、口渴、苔黄腻等明显湿热 之象;阴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伴有神疲畏寒、苔白腻、脉濡缓等明显寒湿 之象;急黄,其色如金,伴有高热烦渴、神昏谵语等湿热夹毒、内陷心营 之候。

  《内经》即有关于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

  《诸病源候论》根据本病发病情况和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区分为二十八候。 《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都记述了黄疸的危重证候“急黄 ”,并提到了 “阴黄 ” 一证。

  元·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又进一步把阳黄与阴黄的辨证施治加以系统化,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程钟龄《医学心悟》炮制茵陈术附汤,至今仍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

  本节讨论以身目黄染为主要表现的病证。黄疸常与胁痛、癥积、鼓胀等病证并见,应与之互参。本病证与现代医学所述黄疸意义相同,可涉及现代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蚕豆黄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凡出现黄疸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要点二 病因病机

  (一)黄疸的病因

  1.外感湿热疫毒

  2.内伤饮食、劳倦

  (二)黄疸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黄疸的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 但其中以湿邪为主 ,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湿邪既可从外感受,亦可自内而生。如外感湿热疫毒,为湿从外受;饮食劳倦或病后瘀阻湿滞,属湿自内生。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

  黄疸的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黄疸的病理表现有湿热和寒湿两端。

  要点三 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黄疸的诊断要点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

  3.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

  (二)类证鉴别

  1.阴黄与阳黄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2.黄疸与萎黄

  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萎黄为气血不足致使身面皮肤呈萎黄不华的病证,多见于大失血或重病之后。其特征是双目不黄,往往伴有眩晕、气短、心悸等症,与黄疸病的目黄、身黄、溲黄不同,临证易于区分。

  要点四 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1.急性黄疸型肝炎

  (1)症状:临床经过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三期。

  黄疸前期: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约80%患者有发热、伴畏寒。乙、丙、丁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仅少数有发热。此期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本期持续5~7天。

  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1~3周内黄疸达高峰。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阻塞性黄疸表现。本期持续2~6周。

  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本期持续1~2月。总病程2~4月。

  (2)体征:黄疸前期常有体温升高等。黄疸期巩膜、皮肤及尿色出现黄染,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肝、脾回缩。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肝功能改变主要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17.1μmol/L,尿胆红素阳性。

  2.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丙、丁型肝炎或有HBsAg携带史而因同一病原感染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发病日期不明确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

  (1)症状: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腻、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部分病例症状缺如。中度:症状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

  (2)体征:轻度: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病例体征缺如。中度: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常大于1,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白蛋白降低、γ-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下降甚至倒置。腹部B超检查可有肝脾肿大。

  3.胆囊结石

  (1)症状:胆绞痛典型的发作是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可伴有恶心、呕吐。不典型者有上腹隐痛。

  (2)体征:常有上腹部压痛,合并感染时可有反跳痛,莫氏征阳性。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首选B超检查,发现胆囊内有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后有声影即可确诊为胆囊结石。

  (二)鉴别诊断

  1.溶血性黄疸

  急性溶血或危象时可有深度黄疸,脾肿大,贫血征,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清总胆红素(TBIL)<85μmol/L,结合胆红素(DBIL)<35%,粪色深,粪中尿胆原增加。

  2.肝细胞性黄疸

  黄疸轻重不一,急性肝炎时多短暂,胆淤时有瘙痒,可有肝区隐痛,消化道症状明显,肝大,血清总胆红素(TBIL)<170μmol/L,结合胆红素(DBIL)>35%,尿色加深,尿中胆红素阳性,血清转氨酶多明显上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维生素K不能纠正。

  3.阻塞性黄疸

  结石引起者黄疸急起,多在腹痛后出现,癌肿引起者黄疸缓起,呈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TBIL)>170μmol/L,结合胆红素(DBIL)>35%,尿色加深,尿中胆红素阳性,粪色变浅,呈陶土色,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上升。

  要点五 辨证论治

  (一)黄疸的辨证要点

  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其中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与疫毒炽盛的不同;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 注意有无血虚血瘀表现。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结合病史、症状,区别阳黄与阴黄。

  (二)黄疸的治疗原则

  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 化湿可以退黄,如属湿热,当清热化湿,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如属寒湿,应予健脾温化。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正如《金匮要略》所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阴黄脾虚湿滞者,治以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三)黄疸的分证论治

  1.阳黄

  (1)热重于湿证

  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恼,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蒿、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茯苓、滑石、车前草等。

  (2)湿重于热证

  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藿香、白蔻仁、陈皮、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苡仁、黄芩、连翘等。

  (3)胆腑郁热证

  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代表方:大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郁金、佛手、茵陈、山栀、白芍、甘草等。

  (4)疫毒炽盛证(急黄)

  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烦躁抽搐,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味。

  常用药:犀角(用水牛角代)、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茵陈、土茯苓等。

  加减:如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以凉开透窍;如动风抽搐者,加用钩藤、石决明,另服羚羊角粉或紫雪丹,以息风止痉;

  2.阴黄

  (1)寒湿阻遏证

  身目倶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茵陈术附汤加减。本方温化寒湿,用于寒湿阻滞之阴黄。

  常用药:附子、白术、干姜、茵陈、茯苓、泽泻、猪苓等。

  (2)脾虚湿滞证

  面目及肌肤淡黄,甚则晦暗不泽,肢软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桂枝、生姜、白术、当归、白芍、甘草、大枣、茵陈、茯苓等。

  速记:热菌湿五胆柴胡,寒湿术附脾建中

  3.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证

  脘痞腹胀,胁肋隐痛,饮食减少,口中干苦,小便黄赤,舌苔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茵陈四苓散加减。

  常用药:茵陈、黄芩、黄柏、茯苓、泽泻、车前草、苍术、苏梗、陈皮等。

  (2)肝脾不调证

  脘腹痞闷,肢倦乏力,胁肋隐痛不适,饮食欠香,大便不调,舌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白芍、柴胡、枳壳、香附、郁金、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山楂、麦芽等。

  (3)气滞血瘀证

  胁下结块,隐痛、刺痛不适,胸胁胀闷,面颈部见有赤丝红纹,舌有紫斑或紫点,脉涩。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代表方: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当归、赤芍、丹参、桃仁、莪术。并服鳖甲煎丸,以软坚消积。

  要点六 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

  (一)分类治疗

  1.溶血性黄疸

  可使用光疗,常选用蓝光照射治疗。贫血严重者予以输血,并用抗贫血药。有出血倾向时,给以维生素K等。

  2.肝细胞性黄疸

  适当休息,补充营养,保护肝脏。促进胆汁排泄。可给予营养液体,并注意加维生素C,肝功能严重障碍可用能量合剂。肝炎属进行性病变者,可用保肝药物治疗。

  3.阻塞性黄疸

  肝外性梗阻应手术探查。对症应用利胆剂,如去氧胆酸、硫酸镁等;疼痛剧烈者,给于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杜冷丁等;若感染者,选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二)疾病治疗

  1.急性黄疸型肝炎

  清淡、髙热量饮食为主,禁酒,禁止使用肝毒性药物,充分休息。可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静脉滴注,联苯双酯等口服。

  2.慢性肝炎

  (1)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心理辅导。

  (2)药物治疗:①改善和恢复肝功能: 非特异性护肝药如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葡醛内酯等;降酶药如联苯双酯、苦参碱、甘草酸等;退黄药物如茵栀黄、门冬氨酸钾镁等。②免疫调节 :常用胸腺素、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等。③抗纤维化 :常用丹参、冬虫夏草等。④抗病毒治疗:常用干扰素α; 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

  3.胆囊结石

  治疗对于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没有腹腔镜条件也可作小切口胆囊切除。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在线题库、最新考试动态,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710170542卫生资格考试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焚题库】主治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模拟考场

主治医师章节练习

历年真题

每日一练

免费模拟机考在线测试

主治医师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纠错评论责编:zlq91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