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自身免疫耐受:正常情况下,机体能识别“自我”,对自身的组织细胞成分不产或仅产生微弱的免疫应答,是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重要因素。
自身免疫:在某些情况下,自身耐受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其发生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自身成分的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致敏T淋巴细胞)。由自身免疫应答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按受累器官组织的范围将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两大类。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部分疾病的病变常累及多种器官及结缔组织,故又称这部分疾病为结缔组织疾病或胶原病。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
1.可以有诱因,也可以无诱因,但多数病因不清。
2.患者以女性居多,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所增加。
3.有遗传倾向,已发现有些特定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4.血清中有自身抗体或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细胞的致敏T淋巴细胞。自身抗体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有交叉和重叠现象。部分疾病有相关的特征性自身抗体。
5.疾病的重叠现象,即一个患者可同时患一种以上自身免疫病。
6.一般病程较长,多迁延为慢性。病程中病情发展和缓解常反复交替,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调节紊乱程度密切相关。
7.病理损伤的局部可发现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8.免疫抑制剂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损伤
发生自身免疫病的关键是机体产生了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自身抗体和致敏T淋巴细胞,并在体内发生了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细胞的损伤。
一、自身抗原
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自身组织细胞结构与成分发生改变,并能引起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这些自身组织细胞成分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自身抗原。
(一)隐蔽抗原的释放
体内某些组织成分,如精子、眼内容物、脑等,在正常情况下从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过。因手术、外伤、感染等原因破坏隔绝屏障,便与免疫系统接触。如自身免疫性交感性眼炎。
(二)自身成分的改变
自身成分在受到物理因素(如冷、热、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如药物)或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作用后,其抗原性发生变化。改变的自身成分刺激免疫系统引起自身免疫应答。
如变性的IgG可刺激机体产生抗变性IgG抗体(类风湿因子),引起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上使用某些药物后,可改变血细胞表面抗原性,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粒细胞减少。
(三)共同抗原引发的交叉反应
某些细菌、病毒与正常人体某些组织细胞上有相类似的抗原决定簇,针对这些细菌、病毒抗原决定簇产生的自身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可与自身组织细胞发生交叉反应,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种抗原蛋白与人心肌内膜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柯萨奇病毒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可攻击胰岛的β细胞引起糖尿病。
二、免疫调节异常
(一)淋巴细胞旁路活化 识别自身成分载体决定簇的 Th 细胞处于耐受状态,识别外来抗原载体决定簇的Th细胞能被激活发生反应,故外来抗原可辅助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即称为Th细胞旁路活化,从而引发自身免疫应答。
(二)多克隆刺激剂的旁路活化 某些多克隆刺激剂如EB病毒和超抗原,可激活处于耐受状态的Th细胞或者直接向B细胞发出辅助信号刺激其产生自身抗体,引发自身免疫应答。
(三)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
免疫活性细胞的激活,除与抗原肽识别外,还须有两细胞间辅助刺激因子的相互作用。如APC表面辅助刺激因子的异常表达,便可激活自身免疫应答的T细胞。
此外,Th1细胞功能亢进可促进某些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发展,如1型糖尿病(DM1)和多发性硬化症(MS)。Th2细胞功能过高,易活化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介导某些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的发展。
(四)自身致敏T细胞与自身抗原应答
T淋巴细胞被自身抗原致敏,当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发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可引起自身组织细胞损伤。常见的致敏T淋巴细胞主要有两类:①CD4+Th1细胞;②CD8+CTL细胞。
三、遗传因素
人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有家族遗传倾向。
DR3: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B27:强直性脊柱炎。
DR4:类风湿关节炎、寻常性天疱疮。
DR5:桥本甲状腺炎。
HLA-Ⅲ类基因中补体C4基因的缺失、Fas/FasL的基因缺陷:SLE。
第三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由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IgG、IgM类)与相应的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四条途径破坏细胞:①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最后溶解细胞;②通过Fc和Cab调理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破坏靶细胞;③通过ADCC作用破坏靶细胞;④刺激淋巴细胞功能的异常表达。常见由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下:
(一)抗血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AIHA的特点是:①体内出现抗红细胞自身抗体,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②红细胞寿命缩短。
红细胞抗体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①温抗体:为IgG,37℃可与红细胞结合,但不聚集红细胞,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②冷凝集素:为IgG,在低温时能与红细胞结合,使其凝集。常引起冷凝集素综合征(CAS);
③Donath-Laidsteiner抗体:属于IgG,此抗体在低温时先与两种补体成分结合,当温度升高至37℃时,引起补体连锁激活,导致溶血,临床上出现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
PCH的发生常与继发于三期或先天性梅毒有关;某些儿童或年轻患者在有些病毒感染后,也易发生PCH。
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ITP患者血清中存在有抗血小板抗体,该抗体可以缩短血小板的寿命。ITP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明显诱因)和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明显病因,或在一些原发病基础上发生血小板减少)。
(二)抗细胞表面受体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重症肌无力(MG):患者体内存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眼肌无力,进而累及机体的其他部位,常呈进行性加重。
2.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有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IgG型自身抗体。可刺激甲状腺激素持续分泌,造成甲状腺功能的亢进。
(三)细胞外抗原的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抗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抗体,该抗体的效价与肾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由于肺泡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所以该抗体可同时作用于肺组织。即肾小球肾炎与出血性肺炎同时发生。
2.抗肾小管基底膜(TBM)肾炎 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常出现于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患者中,并伴有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二、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小血管及结缔组织疾病,易发于年轻女性,病程中往往复发与缓解交替出现。患者体内可产生针对核酸、核蛋白和组蛋白的抗核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机体的多个组织器官上,激活补体,造成多器官的慢性炎性损伤。
(二)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体内产生的变性IgG作为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多种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即类风湿因子(RF)。变性IgG与类风湿因子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等部位,激活补体,在局部引起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害,部分病例可累及心、肺及血管等。
(三)干燥综合征(SS) 该疾病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通常为阳性。
(四)多发性肌炎(PM)及皮肌炎(DM) Jo-1、Mi抗体主要见于多发性肌炎,而PM-1及Ku多见于多发性肌炎与硬皮病的重叠。
(五)硬皮病(Scl) 75%的PSS患者有抗核抗体阳性,80%~95%的局限性硬皮病患者抗着丝点抗体阳性。抗Scl-70抗体是PSS的特异性抗体。
三、T细胞对自身抗原应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1型糖尿病(DM1) ①APC和CTL相互作用产生的IL-1β和NO可使胰岛β细胞表达Fas,激活的CTL表达FasL,使表达Fas的β细胞受到破坏。②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胰岛β细胞的CD8+CTL,并对胰岛β细胞发生免疫应答,损伤胰岛β细胞,使其最终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二)多发性硬化症(MS)
MS的发生与髓鞘碱性蛋白(MBP)作为自身抗原致敏Th细胞,当Th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再次与MBP接触而发生免疫应答反应,导致脊髓鞘破坏,引起疾病。同时,该病的发生与患者淋巴细胞上Fas/FasL信号表达异常密切相关。
第四节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检测
一、自身抗体的特性
某些自身抗体因对疾病的判断具有高度特异性;有些自身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有相关性;
因此,测定自身抗体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并对判断疾病的活动程度、观察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抗核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主要是IgG,也有IgM、IgA和IgD。其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腔积液、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ANA在未治疗的SLE患者中的效价较高,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呈阳性,正常老年人也可有低效价的ANA。ANA阳性并不一定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ANA有多种类型。
目前按细胞内分子理化特性与抗原分布部位将ANA分为四大类,即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和抗核仁抗体。
抗核抗体效价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活动性无关。
(一)检测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作为总的ANA筛选试验。IIF检测目前最常用Hep2(人喉癌上皮细胞)细胞作为抗原。培养HEp2细胞作为抗原固定于载玻片上,与受检血清反应,形成IC,此时再加入FITC标记的抗人IgG,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
(二)常见的ANA荧光图形及临床意义
1.均质型(H)细胞核均匀着染荧光,有些核仁部位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可被染色出现荧光。
与均质型相关的自身抗体主要有抗不溶性DNP抗体,以及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抗体。
高效价均质型主要见于SLE患者,低效价均质型可见于RA、慢性肝脏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药物诱发的狼疮患者。
2.斑点型(S)细胞核内出现颗粒状荧光,分裂期细胞染色体无荧光显色。主要为抗核糖体核蛋白颗粒抗体,如抗Sm、抗Ru1 RNP、抗SSB/La等抗体。
高效价的斑点型常见于MCTD(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同时也见于SLE、硬皮病、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核膜型(M)又称周边型,荧光着色主要显示在细胞核的周边形成荧光环,或在均一的荧光背景上核周边荧光增强;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区出现荧光着色。相关抗体主要是抗dsDNA抗体。
高效价的周边型几乎仅见于SLE,特别是活动期SLE,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很少见周边型,因此周边型对SLE的诊断价值极大,且提示病情活动。
4.核仁型(N)荧光着色主要在核仁区,分裂期细胞染色体无荧光着色。主要是抗核仁特异的低分子量RNA抗体,抗RNA聚合酶-1抗体、抗U3 RNP抗体、抗PM-Scl抗体。
核仁型在硬皮病中出现率最高,尤其是高效价核仁型对诊断硬皮病具有一定特异性。
(三)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方法
抗dsDNA抗体与细胞核的反应位点是位于DNA(外围区)脱氧核糖磷酸框架上。检测抗dsDNA抗体最特异和最敏感的方法是用马疫锥虫或绿蝇短膜虫作为抗原基质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抗dsDNA抗体在SLE诊断中特异性强而敏感性低。是SLE患者的特征性标志抗体。抗体效价与疾病的活动程度有相关性。
狼疮肾炎及典型的蝶形红斑均与该抗体有关。
(四)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及应用
凋亡细胞是核小体的重要来源,当SLE患者的吞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清除能力受损或降低,导致核小体在患者体内大量存积,多聚核小体与活化的单核细胞结合后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给CD4+Th2细胞,Th2细胞增殖活化,激活B细胞产生抗核小体抗体(AnuA)。
AnuA特异性高,与SLE病情活动性相关,通常采用ELISA检测法。在系统性硬化(SSc)病中可低表达。
三、抗ENA抗体谱的检测与应用
ENA是可提取核抗原的总称,ENA抗原可用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从细胞核中被提取。ENA由小分子RNA与蛋白质组成,不含DNA。ENA抗原中主要包括Sm、RNP、SSA、SSB、Jo-1、Scl-70抗原。
(一)抗ENA抗体的检测
1.免疫印迹技术(IBT):属于膜载体酶免疫技术,其固相载体为吸附有抗原的硝酸纤维膜。不需纯化单个抗原,并可在同一载体上作多项抗原分析。
2.斑点酶免疫技术(dot-ELISA)。
(二)抗ENA抗体的临床意义
1.抗Sm抗体 抗Sm抗体仅发现于SLE患者中,是SLE的血清标志抗体。此抗体阴性不能排除SLE的诊断。抗Sm抗体水平不与SLE疾病的活动性相关,亦不与SLE的任何临床表现相关,抗Sm抗体的检测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治疗后的回顾性诊断具有很大帮助。
2.抗核RNP抗体 抗核RNP抗体是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重要血清学依据,但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可检出。
由于Sm和RNP是同一分子复合物(RNA-蛋白质颗粒)中的不同抗原位点,故抗Sm抗体阳性常伴有抗RNP抗体阳性。
3.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 在干燥综合征(SS)中抗SSA/Ro抗体的敏感性较高,而抗SSB/La抗体的特异性较高。抗 SSA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征。
4.抗Jo-1抗体 该抗体最常见于见于多发性肌炎(PM),故又称为PM-1抗体。对诊断PM具有特异性。
5.抗Scl-70抗体 几乎仅在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中检出,故该抗体是PSS的特征抗体。
四、小血管炎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与应用
(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以人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与临床多种小血管炎性疾病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主要有:
胞浆型(cANCA)针对的主要靶抗原是蛋白酶3(PR3)。核周型(pANCA)针对的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为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的主要成分。
PR3和抗MPO抗体可激活中性粒细胞导致脱颗粒反应,使大量的蛋白水解酶活化,造成血管炎症。
1.ANCA的检测方法
(1)IIF检测法:用于总ANCA检测,以酒精或甲醛固定中性粒细胞于载玻片上作为抗原。
cANCA:在整个胞质呈现出弥散的细颗粒荧光,分叶核之间荧光增强。
pANCA:在乙醇固定底物片中呈现核周染色;在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底物片中仍呈现胞质着染的荧光图形。
(2)ELISA法:常用来进行特异性ANCA检测。用纯化的特异性中性粒细胞胞浆抗原包被固相反应板,可检出抗特异性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2.ANCA的临床应用
ANCA被认为是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最常见的疾病如韦格纳肉芽肿(WG)、原发性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IFSNGN)、新月型肾小球肾炎(NCGN)、结节性多动脉炎(PAN)等均可检出ANCA。
(二)抗磷脂抗体(APLA) 主要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LA)、抗磷脂酸抗体(APAA)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
能引起机体产生APL抗体的靶抗原是血浆中的磷脂结合蛋白。抗磷脂抗体可与内皮细胞或血小板膜上的磷脂结合,使前列环素的释放减少、血小板黏附凝集功能增强,引起血栓形成。APL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可致红细胞膜破裂发生溶血性贫血。APL抗体以IgG型最为常见,IgM型次之。
抗心磷脂抗体的特异性最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抗磷脂综合征的关系均较密切。
1.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 最常用ELISA法进行检测。
2.抗心磷脂抗体的临床应用 ACL抗体阳性或持续升高与患者的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反复自发性流产及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抗磷脂综合征(APS)密切相关。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高水平的IgG型ACL抗体是预后不良的危险信号。
五、RA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一)类风湿因子(RF) 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RF主要为IgM,也有IgG和IgA,易与体内变性的IgG结合形成IC活化补体,或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致组织炎性损伤,可使患者发生骨关节炎及血管炎。
1.检测方法
(1)胶乳颗粒凝集实验: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
(2)速率散射比浊法:只能检测IgM型,能定量,逐渐替代胶乳凝集法。
(3)ELISA法:可测定不同Ig类型的RF,以聚合的兔IgG作为抗原包被固相载体,与待测样品中RF结合,然后分别加入有酶标记的抗人IgG、IgA、IgM抗体,待反应后,加入酶作用底物显色。
2.临床应用
高效价RF阳性支持对早期RA的诊断,在RA患者,RF的效价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即随症状加重而效价升高。但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唯一标准。尽管在多种疾病中可有RF阳性,但效价均较低(<40IU/ml)。
在RA患者血清中IgM型RF效价>80IU/ml并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二)抗角蛋白抗体(AKA)
AKA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1.AKA的检测 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以大鼠食管中段黏膜组织切片作为反应基质。
2.AKA的临床应用 由于AKA的出现常可先于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AKA用于RA早期诊断。AKA是判断RA预后的一个标志性抗体,特别是高效价AKA的RA患者,常提示疾病较为严重。
(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1.抗CCP抗体的检测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ELISA法。半定量和定量检测。
2.抗CCP抗体的临床应用 抗CCP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体,对RA的特异性为96%,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六、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一)抗平滑肌抗体(ASMA)
1.ASMA的检测 主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以大鼠的胃、肾或肝组织或猴肝组织作为基质片,ASMA主要以平滑肌微丝中的肌动蛋白为靶抗原。
2.ASMA的临床应用 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SMA主要为IgG型。该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及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抗线粒体抗体(AMA)
1.AMA的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采用HEp2细胞作为基质,在细胞质内可见到较粗的颗粒型荧光。采用免疫斑点法检测AMA-M2型抗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2.AMA的临床应用:抗线粒体抗体的M2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七、桥本甲状腺炎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患者常可出现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及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阳性,但这些抗体不是造成桥本甲状腺炎的直接原因。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TGA阳性的荧光模式表现为所有甲状腺滤泡腔内出现网状荧光,TMA阳性的荧光模式表现为所有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呈现颗粒型荧光。
八、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一)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
常用ELISA法进行检测。对于重症肌无力(MG)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抗AChR抗体效价与临床病情轻重无相关性。
(二)抗骨骼肌抗体(StrAb)
主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灵长类动物骨骼肌冷冻切片作为反应基质。抗StrAb阳性时可见骨骼肌细胞浆的典型横纹。StrAb较少见于小于20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
第五节 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一、自身抗体检测的一般原则
通常以抗核抗体作为筛查试验。
二、实验室方法的选择及结果的确认
首选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对单一抗原成分进行区别检测时,则可选择ELISA法、Western印迹法。
第六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实验检测
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因有多种自身抗原的存在,自身抗体的种类也可有交叉重叠现象。
一、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往往高于正常值。其中IgG升高较明显。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波动,与疾病的活动与稳定呈一定的相关性。
(二)补体检测的意义
在以Ⅱ、Ⅲ型超敏反应机制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补体在疾病活跃期被消耗,检测其总补体活性(CH50)及单一补体含量均可呈明显降低。当疾病处于缓解期,补体含量又可逐渐恢复正常。
由致敏T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损伤疾病,补体不参与发病,故这类患者血清补体含量无明显变化。
二、淋巴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与功能的改变是介导免疫病理损伤的重要因素。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可反映出患者体内免疫细胞状况。
三、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T细胞亚群的平衡失控会导致许多细胞因子的活化表达异常,这些异常表达的细胞因子在介导免疫病理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四、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免疫复合物沉积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病。因此检测体内免疫复合物,对某些疾病的诊断、病情演变、发病机制的探讨、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实战演练
关于类风湿因子(RF)正确的是
A.RF是一种以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B.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C.RF有种属特异性
D.RF与天然IgG结合能力较强
E.RF只有IgG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B正确。
关于抗核抗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
B.其性质主要是IgA
C.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D.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E.抗核抗体可出现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抗核抗体其性质主要是IgG。所以B错误。
下列物质在机体中异位后,不会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的是
A.晶状体蛋白
B.精子
C.甲状腺球蛋白
D.皮肤
E.葡萄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晶状体蛋白、精子、甲状腺球蛋白、葡萄膜在机体中异位后,都可能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皮肤不会发生,所以选D。
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类风湿因子的型别是
A.IgG型
B.IgA型
C.IgM型
D.IgE型
E.IgD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类风湿因子的型别是IgM型。
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抗体核型不包括
A.周边型
B.均质型
C.斑点型
D.核仁型
E.核孔型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抗体核型包括周边型、均质型、斑点型、核仁型。所以答案选E。
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性,错误的是
A.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AID
B.多发生于青壮年,女多于男
C.部分患者心、肺、血管受损害
D.血清中IgG、IgA、IgM下降
E.血清中可检出类风湿因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血清中IgM是上升的。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在线题库、最新考试动态,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813029275 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焚题库】检验技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模拟考场 |
检验技师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机考在线测试 |
检验技师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