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
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稀释
破坏
充池
计数
计算
【操作方法】
0.38mlE稀释液+20μl血→混匀→充池→静置3~5min→计数(低倍镜,两个池,10个大方格 )→计算
【试剂】
伊红-丙酮稀释液、Hinkelman稀释液、乙醇-伊红稀释液、皂素-甘油稀释液、溴甲酚紫稀释液和固绿稀释液等。
保护剂:乙醇、丙酮、乙二醇。
着色剂:溴甲酚紫、伊红、固绿等。
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E着色物质:碳酸钾、草酸铵。
抗凝剂:枸橼酸钠、EDTA。
防止乙醇和液体挥发剂:甘油。
【参考值】成人(0.05~0.5)×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1)年龄变化:
5岁以下儿童约为(0~0.8)×109/L;5~15岁约为(0~0.5)×109/L。
(2)日间变化:
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
(3)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
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2.增多 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
(1)寄生虫病 :
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钩虫等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2)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花粉症等。
(3)皮肤病:
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血液病:
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常达10%以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后等。
(5)某些恶性肿瘤:
癌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肺癌)。
(6)某些传染病:
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在恢复期时,暂时性增高。但猩红热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成分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包括伴有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等。
(8)其他: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注意事项】
(1)凡能引起白细胞计数误差的因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时均应注意。
(2)计数应在30~60min内完成,否则嗜酸性粒细胞逐渐破坏或不易辨认,使结果偏低。
(3)嗜酸性粒细胞在稀释液中易发生聚集,要及时混匀。嗜酸性粒细胞又易于破碎,振荡不宜太猛烈。
(4)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最好固定时间,以排除日间生理变化。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在线题库、最新考试动态,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1101346508 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焚题库】检验技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模拟考场 |
检验技师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机考在线测试 |
检验技师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