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⑴头痛最常见的原因为颅脑病变,其次是全身疾病,还有神经症的;头痛的程度与性质:
⑵头痛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并无平行关系。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刺激的疼痛最为剧烈。
⑶头痛的出现的时间:颅内占位病变清晨加剧;鼻窦炎的头痛常于清晨或上午;丛集性头痛常在晚间;女性偏头痛常与月经有关;脑肿瘤的头痛多为持续性,可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
⑷伴随症状:
①伴剧烈呕吐为颅内压增高,在呕吐后减轻见于偏头痛;②伴眩晕见于小脑肿瘤、椎-底动脉供血不足;③伴发热见于感染性疾病;④慢性头痛突然加剧并伴意识障碍提示脑疝;
⑤伴视力障碍见于青光眼或脑肿瘤;⑥伴脑膜刺激征提示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⑦伴神经功能紊乱提示神经功能性头痛。
一、偏头痛
(一)常见病因:一种慢性的神经血管疾患。50%~60%偏头痛患者均有家族史。最常见类型普通型偏头痛。
(二)临床表现
⑴无先兆偏头痛:为自发的复发性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头痛的典型特征是局限于单侧的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重度,可因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伴恶心、怕声和畏光。
⑵典型偏头痛又称有先兆型的偏头痛,多在青春期发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头痛发作之前有先兆症状,先兆症状为双侧视野的闪光幻觉,闪光的形状不定,如星状、环状等,多呈一过性。
⑶感觉异常,最常见的是手和前臂的刺痛和麻木感,两手、四肢、半侧面部及口唇周围的麻木感及偏身感觉减退,症状多持续几秒到20分钟。
(三)诱因:①外界物理性刺激,如强光、噪音、异味、花纹图案。②精神因素。③饮食因素有饥饿或进食较晚,食物种类,如巧克力、酒精、冷饮,④偏食导致镁摄入减少而诱发头痛。⑤气候的变化,如暴晒、吹风、寒冷刺激等。⑥药物如避孕药可诱发。⑦过度疲劳、女性月经周期。避免这些因素,可预防偏头痛的发作。
(四)治疗:发作用咖啡因麦角胺;预防用苯塞啶,不应使用的是消炎痛。
二、紧张性头痛
(一)常见病因:由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姿势不良等原因引起颅顶肌、颞肌和颈肌持续收缩而产生的慢性头痛。
(二)临床表现:通常为双侧,大多局限后头部及颈部,持续钝痛,紧箍感,枕颈部则为牵拉感、发僵、酸痛。劳累或情绪改变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常伴焦虑抑郁症状。有精神情绪压力,各项检查无异常。
(三)伴发症状: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病人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
三、丛集性头痛
(一)常见病因:曾称为组织胺性头痛,认为是对组织胺过敏;主要发病机制是颅内、外血管扩张。泼尼松治疗显著。但确切病因尚不明。
(二)临床表现:本病较少见,多在青年,一般在20~30岁,50岁以后发病少见,男性多见。特点为一连串密集性发作,如连续每日发作,反复发作4~8周,可缓解数月甚至数年,亦可每年固定月份发作。常夜间突然发作,单侧眼部、颞部疼痛,有时甚至整个半头,头痛为一连串密集性发作,疼痛性质为较剧烈的跳痛或钻痛,持续20~90分钟,在直立时可缓解。
(三)伴发症状:伴有结合膜充血、流泪、流涕等自主神经症状, 20%的病人出现头痛侧Horner征,可能为围绕颈内动脉颅外段的交感神经丛受累所致。
四、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头痛
(一)常见病因:颅内占位病变牵引颅内敏感结构(大动脉、静脉和颈静脉窦,第V、Ⅶ、X颅神经)可致头痛;也可因占位病变直接压迫、刺激邻近敏感结构所致。
(二)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时,头痛则为最常见的症状,一旦头痛发生则呈持续进展性加重。通常为跳痛性,头痛卧位最明显,开始在凌晨或夜间发生并比较显著,而白天活动或站立后略好转,以后变为持续性,可因咳嗽、喷嚏、用力、低头而加重。颅内占位病变直接压迫第V、Ⅶ、Ⅸ、X颅神经及上部颈神经根,亦可产生神经痛性头痛。
三)伴发症状:伴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