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内科主治医师 >> 考试辅导 >> 2018年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常见症状:便血

2018年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常见症状:便血

来源:考试网    2017-08-30   【

便血

◆便血的常见原因,消化道疾病最常见,其次是血液病。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

一、病因:包括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和全身性疾病。

⑴下消化道疾病

小肠疾病:肠结核、肠伤寒、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钩虫病、Crohn病、肠套叠等。

结肠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

直肠肛管疾病:直肠肛管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直肠息肉、直肠癌、痔、肛裂、肛瘘等。

肠道血管畸形: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退行性变、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⑵上消化道疾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及胃癌。

⑶全身性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VitC或VitK缺乏、肝疾病、尿毒症、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临床表现:便血颜色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的长短。

⑴便血的颜色:若短时间上消化道(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则大便可呈较鲜红色,易与下消化道出血混淆。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一般为暗红色或果酱色。若量少、速度慢,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超过14小时)时,大便亦呈黑色,注意不要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左半结肠出血,若量多,则呈鲜红色;若量少、停留时间长,则呈暗红色,粪便可全为血液或与粪便混合。

⑵机制:①呕吐物呈咖啡色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的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②柏油样大便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成黑色。

⑶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5ml/d,肉眼黑便提示出血量>50ml~100ml/d。

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便后滴出

肛门或肛管疾病出血(痔、肛裂、直肠肿瘤、息肉)。

柏油样便

上消化道出血、小肠出血。

粪便变黑,无光泽(大便隐血阴性)

食用动物血、猪肝等,服用铋剂、铁剂、炭粉及中药。

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

阿米巴痢疾。

粘液脓血便

急性细菌性痢疾

洗肉水样血便,伴腥臭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三、伴随症状

1.腹痛

(1)下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者,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性痢疾。

(2)若为老年人,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史,于腹痛后出现便血,考虑缺血性肠病。

(3)慢性反复上腹痛、且呈周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者,见于消化性溃疡。

(4)上腹绞痛或有黄疸伴便血者,应考虑肝、胆道出血。

(5)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

2.里急后重、肛门重坠感,但每次排血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见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癌等。

3.发热:见于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胃癌、结肠癌等。

4.全身出血倾向 便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者,可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5.皮肤改变 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门脉高压有关。皮肤与黏膜出现成簇的、细小的呈紫红色或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

6.腹部肿块、便血伴腹部肿块 应考虑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Crohn病及小肠良、恶性肿瘤等。

纠错评论责编:lzy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