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考点
1.病原学 |
病原体 |
2.流行病学 |
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 |
3.病理 |
病理解剖特点 |
4.临床表现 |
典型伤寒的4期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 |
5.诊断 |
确诊的依据,需要与伤寒鉴别的疾病 |
6.治疗 |
病原治疗与并发症治疗 |
重点
一、 诊断,确诊依据
二、病原及并发症治疗
一、病原学
伤寒杆菌,属于D群沙门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本菌具有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
检测血清O抗原和H抗原相应
的抗体即肥达反应,有助于诊断。
"vi"抗体主要用于调查伤寒带菌者。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患者和慢性带菌者。患者起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排菌期限3个月以上为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以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病后免疫力持久。
(四)流行特征:夏秋季多见。
【例题】能使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传染源是
A.伤寒的极期病人
B.潜伏期末的病人
C.恢复期带菌者
D.缓解期病人
E.慢性带菌者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慢性带菌者才能不断传播。
伤寒玛丽一生中直接传播了52例伤寒,7人死亡。
三、病理变化及特点
伤寒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是
A.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B.心肌坏死
C.骨髓受抑制
D.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E.肝细胞广泛坏死
【正确答案】D
伤寒最具特征性病变部位在
A.肝、胆囊
B.肠系膜淋巴结
C.结肠
D.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
E.乙状结肠
【正确答案】D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7~23日,一般10~14日。
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4期,自然病程为4~5周
(一)初期(侵袭期):病程的第1周。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阶梯样上升,可在5~7日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明显。
(二)极期:病程第2~3周,并发症多出现在本期。
1.持续发热:多呈稽留热型,热程可持续2周或以上。
2.神经系统: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谵妄、颈项强直(虚性脑膜炎),甚至昏迷。
3.相对缓脉:成年人常见,并发心肌炎时不明显
4.玫瑰疹:部分病人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多见于胸腹背部。多在2~4日内消退。出汗较多者,可见水晶型汗疹(白痱)。
5.消化道症状:腹胀、便秘多见,约10%患者腹泻,右下腹可有深压痛。
6.肝脾大:可出现黄疸或肝功能异常。
(三)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逐渐下降。各系统症状减轻。本期小肠病理改变仍处于溃疡期,患者食欲恢复,要警惕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四)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
玫瑰疹
临床类型
轻型:多见于儿童或发病初期使用有效抗生素、或曾接受疫苗的患者。
迁延型:常见于原有慢性乙肝、胆道结石、慢性血吸虫病者。
逍遥型:发病初症状不明显,能照常生活、工作,部分患者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才被诊断。
暴发型:起病急、毒血症状重、高热或体温不升、并发中毒性脑病、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或休克等。
【特殊情况】
小儿伤寒: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起病急、恶心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明显,易并发气管炎或肺炎。外周血象可升高。
老年伤寒:症状不典型,发热不高,病程长,易并发气管炎或肺炎、心衰,病死率高。
【再燃】
体温尚未降至正常,又重新升高,症状加重,血培养阳性。
【复发】
退热后临床症状再度出现,症状轻,并发症少,血培养阳性。
五、实验室检查
(一)血白细胞(3~5)×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二)细菌学检查
1. 血培养: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确定诊断。
2. 骨髓培养:如应用抗菌素,骨髓培养更有助于诊断
(三)肥达反应:辅助诊断
常开始于病程第二周,第3~4周达高峰。
【肥达反应】
①“O”抗体凝集价在≥1:80,“H”抗体在≥1:160有诊断意义;
② 疾病过程中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呈4倍以上更有诊断价值;
③“O”抗体凝集价上升,而“H”抗体不高,可能为疾病早期;
④“H”抗体升高而“O”抗体不高,提示从前患过伤寒或有伤寒菌苗接种史,也可能是其他发热性疾病所致的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⑤约10%伤寒病人肥达反应假阴性。
【例题】伤寒患者肥达反应阳性常开始于病程的
A.第1周
B.第2周
C.第3周
D.第4周
E.第5周
【正确答案】B
【例题】对伤寒诊断和预后有参考意义的检查是
A.血白细胞计数
B.血培养
C.尿培养
D.粪培养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正确答案】E
【例题】确诊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
A.发热、中毒症状、白细胞减少
B.血培养阳性
C.粪便培养阳性
D.胆汁培养阳性
E.肥达反应阳性
【正确答案】B
【例题】持续发热5天的病人,怀疑伤寒,最简便而阳性率又高的检查是
A.骨髓培养
B.血培养
C.尿、粪培养
D.胆汁培养阳性
E.肥达反应
【正确答案】B
【例题】男性29岁,发热7天,食欲减退,乏力,腹泻,腹胀。起病后曾先后自服氨苄西林及喹诺酮类等药,发热仍不退。体检:腹部胀气,脾肋下1cm。血白细胞2.6×109/L。高度怀疑伤寒,为进一步确诊应检查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粪便培养
D.尿培养
E.肥达反应
【正确答案】B
【例题】男性30岁,发热7天,伴纳差、腹胀,患病前有涉水史。体检:T 39.8℃,P84次/分, 脾肋下2cm。血白细胞3.6×109/L,中性粒细胞55%,淋巴细胞45%。那种诊断可能性大
A.流行性感冒
B.斑疹伤寒
C.粟粒性结核
D.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男性,发热伴纳差、腹胀,T 39.8℃,但P84次/分, 有相对缓脉,体检有脾大。血白细胞不高,中性粒细胞下降。支持伤寒诊断。患者患病前有涉水史,应考虑是否有钩端螺旋体病,但患者无皮肤黏膜充血表现,无腓肠肌疼痛,外周血象白细胞不高,中性粒细胞也不高,不支持该病。斑疹伤寒患者头痛非常明显,多在发热4~5天时出现充血或出血性斑丘疹,外周血白细胞及分类正常,该患者的表现不支持此病。流行性感冒患者无脾大,无相对缓脉,常伴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所以不考虑该病。粟粒性结核患者无相对缓脉,常伴呼吸道症状,所以不支持该诊断。
【例题】关于伤寒下列哪项不正确
A.起病急,开始以高热为表现
B.病程第2~4周传染性大
C.复发时症状轻,并发症少
D.肥达反应在病程第3~4周阳性率最高
E.再燃时症状加重
【正确答案】A
六、并发症
(一)肠出血:最常见,多见于病程第2~3周。
(二)肠穿孔:最严重,多见于病程第2~3周。穿孔前常有腹胀、腹泻或肠出血,穿孔部位多在回肠末端。右下腹突然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冷汗、脉快、体温与血压下降。随后出现腹膜炎征象,体温再度升高,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部X线检查可见游离气体,血白细胞增高伴核左移。
(三)中毒性肝炎:特征为肝大,压痛,少数患者可有轻度黄疸,ALT上升。
(四)其他: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肺炎等。
七、诊断及确诊依据
1.流行病学依据
2.临床依据
持续发热1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食欲不振、腹胀;胃肠症状,腹痛、腹泻或便秘;以及相对缓脉,玫瑰疹和肝脾肿大等体征。如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对诊断更有帮助。
3.实验室依据
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反应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
八、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隔离与休息;
2. 护理与饮食
(二)对症治疗
1.高热:多用物理降温
2.便秘:生理盐水低压灌肠,50%甘油或液体石蜡灌肠,禁用高压灌肠和泻剂。
3.腹胀:少进食豆奶、牛奶等产气食物,可肛管排气,禁使用新斯的明等促进肠蠕动药物。
4.腹泻:低糖低脂食物
5.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
(三)病原治疗 (疗程均为14天)
1.氟喹诺酮类:首选。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
2.氯霉素:应密切观察血象,尤其粒细胞减少。可见血小板减少、再障。
3.头孢菌素:少数病人疗效不佳,不作为首选。
(四)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禁食。使用止血剂,根据出血量输入新鲜血液。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
2.肠穿孔:禁食,胃肠减压,加强抗菌药物治疗,控制腹膜炎。及时手术治疗。
3.中毒性心肌炎:足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改善心肌营养药物。如出现心力衰竭,可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小剂量洋地黄制剂。
【例题】 女性,29岁,持续发热10天,呈稽留热。查体,精神萎靡,反应淡漠,T39.5 ℃,心率76次/分,肝肋下1.5cm,脾肋下2cm,WBC1.4 ×109/L,N40%,L60%,肥达氏反应O 1:80,H1:160,ALT180U/L,TBIL22.2μmol/L,HBsAg(-), 诊断是( )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
C.急性血吸虫病
D.钩体病
E.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感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患者有稽留热、精神萎靡,反应淡漠,T39.5 ℃,心率76次/分,有相对缓脉,查体肝脾均大,化验WBC低,肥达氏反应O1:80,H1:160,为阳性,符合伤寒诊断。患者肝功能异常HBsAg(-),而伤寒又常伴有肝功能异常,所以考虑为合并中毒性肝炎。
【例题】男性42岁,因持续发热半个月于8月16日住院,患者半月前开始发热,最初体温38℃ 左右,后逐渐上升达39℃多,食欲明显减退,腹胀,腹泻,2~4次/日,稀便,无脓血。入院后予以治疗,体温逐渐下降,症状随之好转。1周后突感腹痛,体温又上升,体检:T39.9℃,P124次/分,神情,心肺(-),腹胀有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肝脾未及,肝浊音界消失。血WBC 18×109/L,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ALT 120IU/L, HBsAg(+)
1.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乙肝合并自发性腹膜炎
B.阿米巴痢疾并发肠穿孔
C.伤寒并发肠穿孔及化脓性腹膜炎
D.胃溃疡穿孔
E.急性胰腺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患者发热呈阶梯性升高,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治疗好转后,在病程第三周突发腹痛,右下腹压痛,肝浊音界消失。支持伤寒伴肠穿孔,患者体温再次升高,外周白细胞升高支持化脓性腹膜炎。慢性乙肝不能解释第一次发热,所以不选A。阿米巴痢疾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粪便呈果酱样,不支持该病。胃溃疡无高热表现。急性胰腺炎病初即有明显腹痛而不是后期出现腹痛。另外该病不会出现右下腹压痛及肝浊音界消失。
2. 进一步确诊应作
A.骨髓培养和腹部透视
B.腹部B超
C.血培养和腹部透视
D.血尿淀粉酶
E.肥达反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该患者拟诊伤寒合并肠穿孔,进一步明确需进行病原学检查,该患已用抗生素治疗,所以再做培养应选择骨髓培养,另外明确是否有穿孔可行腹部透视检查。
3.下列处理最合理的是
A.抗感染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
B.足量有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不必要手术
C.立即手术治疗
D.手术治疗同时加用足量有效抗生素
E.保肝降酶,抗感染治疗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肠穿孔需手术治疗,合并化脓性腹膜炎同时需抗感染治疗。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在线题库、最新考试动态,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932829425 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焚题库】2019年主治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模拟考场 |
主治医师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机考在线测试 |
主治医师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