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 >> 初级中药师 >> 考试辅导 >> 2018年初级中药师《中医基础》辅导讲义(5)

2018年初级中药师《中医基础》辅导讲义(5)

来源:考试网    2017-09-12   【

第五单元 六 腑

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将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所以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饮食物自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道关隘,《难经》称之为“七冲门”。如说:“七冲门何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七冲门中任何一门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到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由于六腑以传化饮食为其生理功能特点,故有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之说。

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一)胆的生理功能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腑。胆与肝相连,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贮存胆汁和排泄胆汁。“胆者,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味苦,色黄绿,由肝之余气所化生,胆汁生成后,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物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胆汁的化生和排泄,是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也健旺。反之,肝失疏泄,导致胆汁排泄不利,影响及脾胃的运化功能,可出现胁下胀满疼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症;若胆汁上逆,可见口苦、呕吐黄绿苦水;若胆汁外溢,则可出现黄疸。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务、作出决断的作用。胆的这一功能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影响,以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特点

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位;胃的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的营养,故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容纳于胃中的水谷,经过消化腐熟后,下传于小肠,其精微经脾之运化而营养全身。

②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胃为“水谷之海”,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由于在藏象学说中,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机体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因此,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胃的通降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所以,胃失通降,不仅可影响食欲,而且也因浊气在上而发生口臭、脘腹胀痛,以及大便秘结等症状,故说:“浊气在上,则生胀。”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又可出现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三)小肠的生理功能

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在幽门处与胃之下口相接,其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之上口相连。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①主受盛化物

受盛,即是接受、以器盛物的意思。化物,具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肠的受盛功能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小肠能接受经胃初步消化之饮食物;二是指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贮盛停留相当的时间,以利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小肠的化物功能,是指将胃下输的饮食物,进一步进行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所以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②主泌别清浊

泌,即分泌;别,即分别。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将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故又称“小肠主液”,如小肠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如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异常,则大便稀薄,而小便短少。因此,临床上就有“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如小肠功能失调,既可引起浊气在上的腹胀、腹痛、呕吐、便秘等症,又可引起清气在下的便溏、泄泻等症。

(四)大肠的生理功能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大肠接受经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故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的传导变化作用,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续,同时亦与肺的肃降有关。如大肠功能失常,可出现腹泻或便秘等。

(五)膀胱的生理功能

膀胱为贮尿的器官。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浊液则下归于肾,经肾气的蒸化作用,清者重归于体内参与水液代谢,浊者下归于膀胱,由膀胱来贮存。“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中尿液的按时排放。是由肾气和膀胱之气所调节的。肾气和膀胱之气作用协调,则膀胱开合有度,尿液正常排泄。若肾气和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失常,膀胱开合无权,既可出现小便不利,又可出现尿频、尿急、小便失禁等症。

(六)三焦的概念、生理功能、部位划分和功能特点

1.三焦的概念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并有“孤府”之称。一般认为,三焦不是单一的形态器官,是对人体某些部位和内脏等生理病理的概括。

2.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通行元气

三焦是元气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敷布于五脏六腑,温养于全身,故三焦是元气运行之通道。

②运行水液

《素问》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疏通之意;渎,沟渠。决渎,即疏通水道。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之道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等许多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3.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功能特点

上焦:一般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因此概括为“上焦如雾”,即指上焦宣发卫气、布散精微的作用。

中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概括为“中焦如沤”,即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

下焦:下焦的部位,一般是将脐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归属于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概括为“下焦如渎”,即指肾、膀胱和大小肠等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

学员注意:“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统一放在 《第六单元 奇恒之腑 》之后一块讲解,以便横向联系,加强学习效果。

纠错评论责编:lzy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