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临床检验技师 >> 免疫检验 >> 2019临床检验初级检验技师第二十八章第二节

2019临床检验初级检验技师考试第二十八章第二节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

来源:考试网    2018-10-12   【

  第二节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

  移植排斥反应是针对移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或受者机体损害的过程。

  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免疫损伤机制和组织病理改变等,排斥反应可分为超急性、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超急性排斥反应,是在移植物与受者血液循环恢复后的数分钟至1~2天内发生的不可逆转的体液排斥反应。

  常见于ABO等血型不符、 多次妊娠、反复输血或接受过器官移植者,也可发生在被移植器官灌流不畅或缺血时间过长等情况时。

  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迅速、反应强烈、不可逆转。

  二、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于移植后数周至数月内,是排斥反应最常见的类型。

  1.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

  主要由内皮细胞表面HLA分子的抗体所介,其病理改变与超急性排斥反应不同,不引起血栓,而是导致移植组织或器官的血管炎。

  2.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

  又称加速性细胞排斥反应。发生此类排斥反应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有抗供者的抗体,但并不一定引起有效的脉管排斥反应。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特征以移植组织或器官实质性损伤为主,伴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三、慢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一般发生于移植后数月甚至数年,病程进展缓慢。血管壁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是此类排斥反应的病理特点,时有血管硬化性改变。纤维化的形成与在迟发型超敏反应中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的IL-1,以及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产生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有关。

  引起慢性排斥反应的因素包括:

  ①T细胞、巨噬细胞等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等免疫损伤;

  ②B细胞产生的抗体活化补体或通过ADCC破坏血管内皮细胞;

  ③急性排斥反应反复发作所导致的移植物组织退行性变,此与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关系;

  ④非免疫相关因素,诸如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微生物感染等。

  四、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上述三类皆属于受体对供体的排斥反应,即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在骨髓移植时,由于移植的骨髓也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且受体处于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因而对供者骨髓表现免疫无能,使供者骨髓中的免疫细胞不仅得以生长,而且以受者细胞为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引起攻击受者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GVHR也可见于脾、胸腺和小肠移植。

纠错评论责编:zlq91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