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测定
要点13:
检测原理: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Hi)或其他衍生物。采用比色法测定,包括: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测定法、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法、碱羟血红蛋白法、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等。
HiCN测定法原理:血液中除硫化血红蛋白(SHb)外的各种Hb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和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复合物-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其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该处的吸光度,经换算即可得到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或通过制备的标准曲线查得血红蛋白浓度。
要点14:方法学评价
1.HiCN法:1966年被ICSH推荐为参考方法。
2.SDS测定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呈色稳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无公害等优点。但由于摩尔消光系数尚未最后确认,不能直接用吸光度计算Hb浓度,而且SDS试剂的质量差异较大会影响检测结果。
3.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同时可获得多项红细胞参数,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与手工法相似,仪器法测定精度(CV)约为1%。
要点15:
质量控制
1.样本:异常血浆蛋白质、高脂血症、白细胞数超过30×109/L、脂滴等可产生浊度,干扰Hb测定。
2.采血部位:部位不同,结果不同,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低10%~15%。
3.结果分析:测定值假性增高的原因是稀释倍数不准、红细胞溶解不当、血浆中脂质或蛋白质量增加。
4.HiCN参考液:是制备标准曲线、计算K值、校准仪器和其他测定方法的重要物质。
ICSH公布了制备方法和规格,我国HiCN部级参考品质量标准为:
(1)图形扫描波峰(540±1)nm,波谷502~504nm。
(2)Aλ540nm/Aλ504nm=1.590~1.630。
(3)Aλ750nm≤0.002。
(4)无菌试验:普通培养和厌氧培养阴性。
(5)精密度:随机抽样10支测定,CV≤0.5%。
(6)准确度:以WH0的HiCN参考品为标准进行测定,测定值与标示值之差≤±0.5%。
(7)稳定性:3年内不变质,测定值不变。
(8)分装于棕色安瓿内,每支不少于10ml。
(9)标签应写明产品名称、批号、含量、有效期、生产日期、贮存法等。
5.质控物
常用质控物有:ACD抗凝全血、进口全血质控物、醛化半固定红细胞、溶血液和冻干全血等。
要点16:
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女性86.5~111.8g/L。
要点17:
生理性变化
(1)年龄:随年龄增长,Hb可增高或减低,和红细胞变化相似。
(2)时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有日内波动,上午7时达高峰,随后下降。
要点18:病理性变化
(1)某些疾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浓度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红细胞的总容量。如大量失血时,在补充液体前,虽循环血容量缩小,但血液浓度很少变化,从血红蛋白浓度来看,很难反映出存在贫血。如水潴留时,血浆容量增大,即使红细胞容量正常,但血液浓度减低,从血红蛋白浓度来看,已存在贫血,反之,失水时,血浆容量缩小,即使血液浓度增高,但红细胞容量减少,从血红蛋白浓度来看,贫血不明显。
(2)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不成比例。大细胞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偏高,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血红蛋白减低,但红细胞计数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