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临床检验技师 >> 综合辅导 >> 2018年临床检验初级技师资格考点梳理4

2018年《临床检验初级技师》资格考试考点梳理(4)

来源:考试网    2017-09-05   【

1简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含义。

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一组表现多样化、转归不一的临床血液学综合征。由于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在拟定MDS诊断标准的全国性会议召开以前,其名称、标准等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将那些长期贫血而按常规抗贫血治疗又无明显疗效的所谓难治性贫血或外周血呈三系均低,而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的所谓“增生性再障”;又因某些病人仅长期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而被诊断为“假性粒细胞缺乏症”者以及由于某些病人最终转为白血病而一直称为“白血病前期”等类病人都归属这类疾病的范畴,统称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简述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

答:在内源性凝血系统第一阶段因子Ⅹ的激活过程中,因子Ⅸa、生成以后的反应直到凝血酶原被激活为止,均在磷脂表面上进行,磷脂来源于血小板。正常血小板是无凝血活性的,只有当血小板粘着于异物(胶原等)以后,血小板膜发生改变,才提供有凝血活性的磷脂表面,因子Ⅸa、Ⅷ和Ca在磷脂表面上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催化因子Ⅹ的激活。血小板因子3(PF3)即血小板磷脂,其中以丝氨酸磷脂的凝血活性最强。另有人报告,血小板还含有因子Ⅺa的活性,可直接催化因子Ⅸ的激活,这可以说明为什么缺乏因子Ⅶ的病人可无出血症状。此外,血小板中有多种促进凝血的因子,如血小板因子Ⅰ可能是吸附于血小板上的因子Ⅴ,可以促进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转化;血小板因子Ⅱ可以促进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催化作用。血小板因子Ⅳ是可中和肝素的碱性蛋白质,又叫抗肝素因子,可使肝素失去其抗凝血活性。

3简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

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又称腺性热)。多发于青少年,由密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播。病毒侵入机体后,多经5天~15天潜伏期后开始发病。

4简述传染性单核增多症的临床症状。

答:主要为不规则发烧、乏力及伴头痛、剧烈咽痛及咳嗽;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及皮疹。由于异常淋巴细胞在体内大量增生也向非淋巴组织,如肝、心、脑、肾等器官浸润,而骨髓受累较少见。因此,本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

5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防治原则。

答:寄生虫病与其它传染病一样,流行必须具备3个基本环节:⑴传染源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至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⑵传播途径多数的的传播途径须包括离开宿主、在外界生存和进入新宿主3个阶段。⑶易感人群。防治原则:⑴控制与消灭传染源。⑵切断传播途径。⑶保护易感人群。

纠错评论责编:lzy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