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卫生资格考试 >> 外科主治医师 >> 考试辅导 >> 2019普通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骨折的治疗原则

2019普通外科主治医师考试专业知识考点:骨折的治疗原则

来源:考试网    2018-10-23   【

  骨折的治疗原则

  1.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2.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3.功能锻炼——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的舒缩活动。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

  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

  功能复位标准【核心考点总结TANG】

  功能复位标准

  ①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②缩短移位·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

  ·儿童:下肢短缩不超过2cm

  ③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

  ·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3/4

  ④成角移位1)上肢肱骨干骨折,稍有畸形自行矫正

  2)前臂双骨折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旋转功能

  3)下肢轻微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自行矫正

  4)下肢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必须完全矫正,否则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2.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多数。

  ①解除疼痛:局麻、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儿童);

  ②肌松弛位: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

  ③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所指的方向;

  ④拔伸牵引: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牵引,矫正移位。

  (2)切开复位:

  1)指征

  ①手法复位未达功能复位标准;

  ②骨折端之间有肌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

  ③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

  ④多处骨折;

  ⑤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指征记忆——关键词(TANG)

  未达/嵌入/并发/多处/关节内

  2)优缺点:

  优点:

  最大优点——解剖复位。

  有效的内固定——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或关节僵硬。

  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

  缺点:

  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②感染;

  ③内固定器材不当,可能影响固定效果,可发生无菌性炎症;内固定器材的拔除,需再一次手术。

  (二)骨折的固定

  1.外固定

  主要用于手法复位后患者;

  也有些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

  (1)小夹板固定:

  1)四肢闭合性冠状面骨折;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

  3)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2)石膏绷带固定:

  1)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

  2)脊柱骨折;

  3)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

  4)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手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

  5)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

  (3)外展架固定:

  1)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或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2)肿胀严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和前臂开放性损伤。

  3)臂丛神经牵拉伤。

  4)肩胛骨骨折。

  5)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4)皮肤牵引和骨牵引:

  1)颈椎骨折脱位——枕颌布托牵引和颅骨牵引;

  2)股骨骨折——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

  3)胫骨开放性骨折——跟骨牵引;

  4)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

  5)肱骨髁上骨折——尺骨鹰嘴牵引。

  (5)外固定器,适用于——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

  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

  截骨矫形和关节融合术后。

  2.内固定

  用于切开复位后。

  如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等——解剖复位。

  (四)功能锻炼——先肌肉,后关节。

  1.早期阶段——1~2周内——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以患肢肌主动舒缩活动为主。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

  2.中期阶段——2周以后——上、下关节活动,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3.晚期阶段——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关键时期。

纠错评论责编:zlq91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