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内分泌肿瘤
(一)胰岛素瘤
1.病理
胰头、体、尾三部分的发生率基本相等。
肿瘤的大小和功能不一定呈平行关系。
诊断恶性的最可靠指标:转移——而不是病理形态!
2.临床表现——Whipple三联征。
(1)自发性、周期性、发作性低血糖症状,多在空腹或在运动后发作。
(2)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
(3)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
【继发症状】
低血糖致脑细胞能量缺乏——神志不清,昏迷或昏睡;
低血糖诱发儿茶酚胺释放——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震颤。
经常性低血糖,使脑细胞发生退行性变——记忆力减退、嗜睡、痴呆、幻想、狂躁等。
3.诊断:
典型者:依据临床表现即可。
不典型者可行:
1)反复血糖检测,均低于2.2mmol/L;
2)葡萄糖耐量试验——低平曲线;
3)饥饿试验,48小时内可诱发症状;
4)血胰岛素测定:升高70%以上。
4.治疗——尽早手术切除。
目的:避免长期低血糖发作——中枢神经不可逆损害。
(1)彻底探查胰腺各部——警惕多发肿瘤的存在。
(2)术中如未发现肿瘤,可在血糖监测下从左向右分段切除胰腺,直至找到肿瘤和血糖升高为止。
如病理证实为胰岛增生——切除80%以上的胰腺组织。
微小且数量众多、无法切除干净的胰岛细胞瘤和已有远处转移的恶性胰岛素瘤——链佐霉素或二氧偶氮等药物治疗。
(二)促胃液素瘤
1.病理
多为恶性,有淋巴结或肝转移。
光镜下形态和类癌不能区别。
可靠的证明:免疫组化学、细胞学检查或从肿瘤中提取出促胃液素。
2.临床表现——“顽固性溃疡病”+腹泻。
①溃疡部位不典型,可有出血、穿孔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常有溃疡病手术后复发史;
②腹泻(10%)。
3.诊断:
(1)溃疡病手术后复发。
(2)溃疡病伴有腹泻,大量胃酸分泌。
(3)多发溃疡或不典型位置的溃疡,如远端十二指肠、近端空肠溃疡。
(4)溃疡病伴有高钙血症。
(5)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家族史。
4.治疗——肿瘤切除+全胃切除术。
(三)胰高血糖素瘤
1.病理
胰岛A细胞发生。
多为恶性。
2.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皮肤病变和高血糖——糖尿病-皮炎综合征。
皮肤病变的主要特征:坏死性迁移性红斑。
多见于腹股沟、会阴、舌部等处。
3.治疗
和其他胰岛细胞瘤相同。
补锌,补充氨基酸——加速皮损愈合。
(四)胰致腹泻瘤(肠肽瘤)
1.病理
80%发生于胰岛D1细胞;
20%发生于神经节神经母细胞——儿童。
2.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水泻,低血钾、无胃酸和低胃酸,面色潮红等。
腹泻量:24小时高于1L,可出现倦怠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抽搐、体重下降。
严重脱水——肾小管坏死——肾衰。
3.治疗
手术切除——腹泻即止;
已有肝内广泛转移——肝动脉栓塞术和链脲佐霉素有姑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