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多见。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所得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pressure,mPAP)>25mmHg,或者运动状态下mPAP> 30mmHg。严重程度可根据静息mPAP水平分为“轻”(26-35mmHg)、“中”(36-45mmHg)、“重”(>45mmHg)三度。超声心动图是筛查PH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拟诊PH的推荐标准为肺动脉收缩压≥40mmHg。
【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
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 呼吸困难、发绀、高碳酸血症。
右心衰竭 心悸、肝大、浮肿。
3、X线检查
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中央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形成“残根”征;右心室增大征
4、心电图检查
右心室肥大改变,如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1+ SV5≥1.05mV及肺型P波。也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
5、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度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右心室内径(≥20mm)、右心室前壁的厚度、左右心室内径比值(<2)、右肺动脉内径或肺动脉干及右心房增大等。
6、血气分析
出现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
【入院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检查
2. 肝炎病毒检测
3.血清生化学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离子)
4.动脉血气分析
5.胸部影像学检查(CR或CT)
6.痰细菌培养+药敏
7.痰查结核菌
8.肺功能检查
9.心脏彩超(PDE)
【诊断】
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胸肺疾病或肺血管病变+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
【鉴别诊断】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⑴典型的心绞痛、心梗病史;⑵左心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史;⑶心电图;⑷X射线、心电图、超声等左室大表现。
(二)风湿性心脏病
⑴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病史,⑵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⑶超声心动图。
(三)原发性心肌病
【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
1.控制感染
参考细菌肺炎的治疗,注意可能继发真菌感染。
2.氧疗
3.控制心力衰竭
(1)利尿药:宜选用作用轻的利尿药,小剂量使用。如氢氯噻嗪25mg, 1-3次/日,一般不超过4天;氨苯蝶啶50-l00mg,1-3次/日。利尿药应用后可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痰液黏稠不易排痰和血液浓缩,应注意预防。
(2)正性肌力药:毛花苷丙0.2-0.4mg加于10%葡萄糖液内静脉缓慢注射。用药前应注意纠正缺氧,防治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
(3)血管扩张药:血管扩张药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4.控制心律失常
5.抗凝治疗
6.通畅呼吸道
【并发症】
(一)肺性脑病
(二)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三)心律失常
多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
(四)休克
(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住院期间监测指标】
动脉血气分析
症状及体征
感染
心电图与PDE
肝肾功能
胸部影像学检查(CR或CT)
【出院标准】
临床好转指标为右心功能不全症状缓解、体征消失或减轻。
【出院医嘱】
1.防治基础病
2.家庭氧疗
3.休息
4.随诊